奋战“疫”线促生产,杨高中路项目完成主线桥梁结构贯通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杨高中路改建工程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近日实现主线桥梁结构贯通“人”字型结构初见成形。

由隧道股份市政集团交环公司承建的杨高中路(中环立交~金海路)段改建工程位于浦东新区北部,西起中环立交(平度路西侧),东至金海路,路线全长约1.6公里。杨高中路主线为双向6车道,杨高中路—金海路方向主线及地面道路为双向4车道。该工程在保留一部分原立交系统情况下,在金海路立交区域内增加两条匝道线与主线合并,形成两进两出双人字形高架系统,自下而上进行多维度空间化改造。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该路段因车流量大、上下班高峰造成的拥堵。

杨高中路项目部以“科学管理+日常防疫”双向齐行,筑起一道防疫“铁长城”,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在疫情防控中,项目部使用“电子围栏”数字化设备及实名测温仪器对所有管理、施工人员进行实名制严格管控,所有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3次体温测量并需在指定范围内上岗和下班,若有人员擅自脱岗走出划定范围,管理人员将于第一时间收到平台通知。项目部并借助党建联建平台,组织项目人员分批有序前往联建单位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筛查。安排专员做好所有办公区域的消杀工作,确保办公区域整洁安全,同时,及时做好防疫物资采购工作,确保防疫物资储备充足。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项目部合理部署推进工程建设。

金海路南侧区域施工段距离地铁9号线台儿庄路站仅3.17米,且存在着高压线横跨桥梁情况,面对紧凑的工期以及复杂的施工环境,项目部打出了“工艺拳”“材料拳”“科技拳”一套组合拳。

在工艺选择上,项目部一方面编撰《轨道交通专项保护方案》,并采用50RF免共振液压振动锤满足地铁保护施工条件。另一方面选择在夜间时间段进行钢管桩施工,避开地铁运行时间,最大程度减少了工程实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满足地铁保护相关需求。

在材料使用上,项目部采用聚苯乙烯泡沫(简称EPS)轻质材料进行路堤填料处理,相较混凝土而言,密度系数小,抗冲击能力良好且重量仅有其1/4,极大减小了地铁保护范围内的荷载,达到施工所需参数要求。

在施工方式运用上,面对南侧区域施工段桥梁上方存在高压线,吊装设备的作业空间受限,施工风险大的难题,项目部采用BIM技术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多次理论论证,最终得出合理的吊装方案,为后续吊装设备的顺利施工做好安全保障。

由于杨高中路项目地处上海市内外环通行要道,车流量大,周边涵盖诸多社区,对安全与文明施工方面存在着较高的要求。项目部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利用围挡喷雾系统+静力切割设备,形成降尘降噪“铁布衫”。在日常施工中,项目部于沿施工区域围挡上设置喷雾系统,确保工地扬尘低于标准值;使用防撞墙静力切割工艺,最大程度上减小噪音对周边居民产生的影响。

栏目主编 张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