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最长、最难造的港珠澳大桥即将建成 三地一个小时打来回

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今年年底即将通车投入使用。这个被英国卫 评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大桥从2009年12月15日在珠海动工开始,至今已经历时7年多的时间。大桥通车后,香港、澳门、珠海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比一般跨海大桥高出20年),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大桥使用的钢量足以建造60座埃菲尔铁塔,而且抗8级地震和16级台风,令世界刮目相看。

大桥主体由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组成,形似单Y的主题设计,桥西边连接珠海、澳门,桥的东边连接香港。

长达6.7公里的岛隧,是世界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也是我国首条外海沉管隧道;为保证通行30万吨轮船,隧道最大埋深40多米,是世界第一次尝试沉管深埋;33节沉管,每节约180米长、8万吨重,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体量的沉管。需要在松软地基上建成当今世上最长、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难度可想而知。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隧道两端还专门填建了两个人工岛。从效果图看,两座人工岛酷似两艘巨轮漂浮在伶仃洋的水面,简直颜值爆表。人工岛的两头连接起蜿蜒如长龙的港珠澳大桥主桥梁,显得壮丽美观。如今,西人工岛的首层建筑已封顶,东人工岛主体建筑也紧锣密鼓建设中。人工岛致力于打造环保绿岛,以绿色环保设计为主导,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有效利用日光、自然风等,最大程度满足节能环保要求。

按照一般的经验,人工岛常常是采用抛尸天海工法施工,这个方法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这是在繁忙的伶仃岛航道上所不允许的。另外,伶仃洋还是中华白海豚的家园,一旦开挖,海底的淤泥可以堆砌3座146米高的胡夫金字塔,海洋污染对于白海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工程的负责人员奇思妙想,想出了“圆钢筒围岛”的快速成岛法,但是这个心的方法在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的规范和经验可以参考。据说,这一方法是借鉴了桥梁建设的方法,将一组巨型圆钢筒直接插入海床并固定,然后再填砂形成人工岛。用这个方法,原本2-3年的建岛工期,建设团队只用了221天,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成岛”。

两个人工岛建设共用了120个直径22.5米、最高50.5米、重达500吨的钢圆筒,242个副格,每个钢圆筒都相当于一栋高层住宅楼。要想把巨大的钢圆筒深插入海底,必须要有配套的振沉设备——岛隧工程采用的是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这也是世界首创。

位于西边的珠澳口岸人工岛划分大桥管理、珠海口岸、澳门口岸三大区域,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综合体,也是珠澳两地的新标志。珠海口岸是港珠澳大桥的桥头堡,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同时连接香港、澳门的口岸,也是实现三地互通的陆路口岸。根据规划,珠海口岸综合配套区开发总面积为75万平方米,涵盖酒店、酒店公寓商业、会展、金融办公等口岸中心商业区、配套商业区综合项目。

大桥的另一端香港,其四大支柱产业中的观光旅游业,将与港珠澳大桥完美结合,总长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对于香港这个缺乏旅游资源的城市来说,可说是捡了一个金元宝,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值得好好规划。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