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看适者生存、转型发展的通晟公司

通晟公司在推进非煤产业发展征程中,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思维,加快转换,闯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优化产业结构

“适者才能生存。”通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宝民表示,必须聚焦发展优势,走差异化之路,形成“拳头产业”,才能使老企业焕发新活力。

2007年全面转入非煤机械制造以来,该公司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了以锻造、液压机械制造维修、单体支柱制造维修、煤炭加工贸易为主导的“三基地一中心”产业布局。

为拉升产业优势,他们瞄准锻造、液压机械制造等产业,坚持中高端产品结合,跳出以煤矿机械为主的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锻造、液压缸体等相关产品,做优做强锻造、液压机械制造两大优势产业,打响通晟制造品牌,增加了外部市场占有率。

目前,该公司锻造产品涉及矿用机械、汽车、火车、高铁等领域,形成了刮板、哑铃销系列化,在鲁南地区已具备差异化生产能力。液压支架制造维修形成了集液压支架大立柱、千斤顶制造和综采支架维修业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筑牢了液压机械产业的发展根基。

立足一提双优

1600吨电动螺旋压力机和小龙门加工中心建成后,依托装备优势,我们成功研发了中间轴、扁销、出口螺栓等市场前景好、利润高的产品,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生产销轨、销轨座的厂家之一,使差异化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该公司锻造厂厂长王忠启说。

该公司将装备升级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按照“一提双优”建设思路,以加大“三基地一中心”核心装备投入为重点,立足前沿科技,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革新生产工艺,优化劳动组织,加速了装备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升级。

2015年上马8000吨摩擦压力机生产线和液压支架再制造扩建项目后,2018年,该公司又投入1300多万元,实施了1600吨电动螺旋压力机置换,建成了小龙门加工中心、液压支架结构件清砂抛丸机、12㎡数控洗煤生产线、激光熔覆生产线,购置了撕碎机,更换了中频炉等设备,提升了装备水平,巩固了锻造、液压机械制造产业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

唯有创新,方能凤凰涅槃。通晟公司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围绕锻造、液压机械制造等产业领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与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及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研发平台,形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校企合作。以共同研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承担科技项目等方式,集聚各方创新资源,切实发挥产学研合作的最大效能。科技创新已成为该公司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通过借助专家教授的技术支撑,该公司已经成功研发了汽车零部件、大规格刮板、销轨座、高强度大采高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等产品,实现了单体液压支柱、立柱、千斤顶、刮板等产品的系列化生产能力。

“发展非煤,关键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目前,我们公司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科技研发水平。”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殷庆新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