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探索求真谛,不忘初心铸传奇。张铁岗,河南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一位来自煤炭一线的院士。他,把火热的激情燃烧在煤矿安全生产研究事业的最前沿,他,用生命和梦想构筑起一座闪光的煤炭安全生产丰碑。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理工大学1962级校友张铁岗——
一线实践,铸就瓦斯克星
1966年张铁岗从河南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毕业,选择去到采煤一线,在平煤集团千米井下摸爬滚打,从一名采煤工干起,井下所有的工种他都干过,采煤工、支架工、镏子工、掘进工、放炮员、技术员……丰富的井下一线实践经验,极好的理论修养和爱动脑筋的个性,使他在各个岗位都业绩不凡。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使张铁岗对瓦斯和煤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深深体会到,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第一号大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瓦斯。平顶山矿区在那些年里几乎年年发生瓦斯突出和爆炸事故。张铁岗看在眼里,疼在心上。1996年,张铁岗接任平煤集团总工程师,他立志要“制服”瓦斯。
从发生的全国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中,张铁岗发现这些事故多发生在采面上隅角。为了弄清楚上隅角瓦斯涌出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他反复下井测量研究,有时一连几个小班不升井,饿了啃块馒头,渴了喝口凉水。终于,他测算出60%的瓦斯来自上隅角,而且涌出量与放炮装药量成正比,与放炮间隔时间成反比。带着这个课题,他带领技术人员研究并设计出“高压水射流风机”“小型液压风机”等设备,抽放上隅角的瓦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一时间,张铁岗被人们奉为“瓦斯克星”。
临危受命,挺起矿山脊梁
除了科研之外,张铁岗还是一位抢险救护专家。在组织抢险中,他以思路清晰、决策果断而闻名。他经常受到各地政府的委托参加其它矿区的抢险指挥,为将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或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他呕心沥血,创造出许多奇迹。
1997年以来,他先后指挥过梨园煤矿、新华四矿、韩庄二矿、禹州云镇山二矿等矿井的抢险工作,特别是2002年受国家安全监察局的委托,一天夜间在家用两部电话成功地遥控指挥吉林省南山矿瓦斯爆炸抢险工作,一时传为佳话。
据不完全统计,张铁岗参加矿井水、火和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抢险指挥40余次,有11次因抢险及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未造成1人死亡;已形成重大事故通知他前往抢险的有30多次,救出867人,其中从死亡线上救活的就达293人,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矿工们盛赞他是“矿山的脊梁”。
开出“良方”,接受国家表彰
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张铁岗通过下井、座谈、查阅相关资料、信息反馈等手段,用半年的辛苦最后为各煤矿开出了“良方”,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煤炭部门的高度评价。
经过此次会诊,全国查出煤矿安全欠账688.8亿元,发现安全问题13000多个,多数问题立即得到了整改,遏制住了特大事故频发的局面,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之前的5.16人下降到了1.42人,平均每年避免了一万多人死亡。2005年7月19日,张铁岗在北京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实至名归,摘取院士桂冠
2004年1月5日,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河南省实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零”的突破,来自平煤集团的总工程师张铁岗成为中国新增选的58名院士中的一员,这也是中国工程院唯一一名来自煤矿生产一线的院士,他的当选结束了我国煤炭生产企业无院士的历史。
张铁岗深深地懂得“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荣享这个称号是国家和人民对他多年来辛勤工作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这虽为自己赢得终身荣誉,同时也意味着承担下不可推脱的终身责任和使命。
张铁岗用他辛勤的耕耘和坚持不懈的探索,谱写了煤矿安全领域一曲曲无私奉献的奋斗赞歌。身处伟大的时代,张铁岗深深感到院士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决心以身作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团结带领科研团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完成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不懈奋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