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兵来自不同连队,攥指成拳获评西陆“十大先锋”

前不久,第77集团军某旅装甲车组黄伟云、李家斌、张嘉鸿三名战士登上西陆最高颁奖台,获评“练兵备战十大先锋”。载誉归来,不少官兵感叹,车组三人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取得非凡成绩靠的就是勠力同心。

一年半前,在陆军“铁甲奇兵-2019”比武竞赛中,他们协同完成工事构筑、野战生存、观察 知、战斗突击等课目考核,顺利通过多个限制路和障碍物,准确处置十余个战术情况,并全部命中靶标,斩获2个单项第一、综合第二名的好成绩。

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比武当天烈日炎炎,地面温度逼近45℃,装甲车舱内就像蒸笼一样。然而比气候更严酷的是突发情况。

这天,驾驶员张嘉鸿感冒发烧,射手李家斌腰部扭伤,赛场上已强忍不适,连贯作业5小时的他们,又突遇战车液压系统突然失灵,远处的起倒靶机发生故障,气氛愈发紧张。

“不能让付出的汗水和努力白费!”班长兼车长黄伟云立即作出反应,

用电台上 情况,接着带领车组排除故障,并重新调整分工,让张嘉鸿负责外围警戒,由李家斌顶替张嘉鸿负责卧姿掩体构筑,自己则负责难度最大的跪姿掩体构筑。面对重重险阻,车组三人始终沉着发挥,配合默契,见招拆招,合力完成多项考核课目。赛后,黄伟云叹言道:“如果没有好的默契度,我们三人不可能在如此高强度的比武中拿到名次!”

数年前单位刚组建时,车组三人从不同连队分到一个班,从传统步兵转岗为合成装甲步兵,一切从零开始。在平时生活中,班长黄伟云当好兄长角色,每当张家鸿、李家斌训练受伤、情绪变化,他总是主动靠前为他们消毒包扎、鼓励帮带,定期联系他们的家人,共同给予肯定鼓舞、情绪安抚。张嘉鸿、李家斌两人是大学生,得知黄伟云有学历升级的想法,便鼓励他 名自考,并 购学习资料,利用业余时间辅导他的文化课程;同时,他俩还发挥学历优势帮助黄伟云掌握军事专业中的计算方法、装备操作原理等。

情感培养换来的是目标同向、行动同步。面对军事专业上的新挑战,他们晚上一起啃教材,白天一同摸装备,“满脸油污”最平常,“磕碰剐蹭”最家常。1年时间,3万多字的心得笔记,1400余条的功能标签,见证了他们挥汗如雨誓突破、身融钢甲练磨合的艰辛历程。

后来,车组通过随机抽选参加陆军比武。面对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他们有过争吵,也有过埋怨,然而在残酷的竞争中逐渐明白:驾驶铁甲,一个人不行,两个人不行,非合驭不可。

“每天开一次总结会,每人吐槽一个小缺点,互相表扬一个闪光点”成为了车组三人每天的必修课。为加强车内协同,他们自创了一套简易信号,用于提示目标方位和距离;为实现专业互通,战位互补,他们制定了赶超计划,相互比着学、比着练。

在反复磨合训练中,车组三人默契度越来越高,有时训练中相互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能心领神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不仅能对上百个电器元件“一摸准”,对数百项参数指标“一口清”,还总结出“井”字区分、“之”字搜索、“品”字射击等协同要领,并将射击总时间缩短。

“同力协契,铸就铁甲精兵。漫漫强军路,铿锵三人行……”正如颁奖辞所说的那样,他们正以协契合驭为魂,以铁甲战车为刃,向着艰难险阻发起挑战,向着未来战场发起冲锋!

(解放军 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