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期待的国产新航母终于在6月17日上午成功下水了,相信不少军迷曾经梦想着这一刻,11时许随着仪式的进行,国内第三艘航空母舰进行了下水剪彩,并进行掷瓶礼,随后船坞舱门打开,新航母缓缓进入水中,而新航母也被命名为“福建”舰,舷号18,这点都很之前军迷的猜测差不多。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介绍新航母时,除了说明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还重点介绍了直通飞行甲板,特别是介绍了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这个“和”只其实就大有讲究,非常重要。
根据媒体公开 道,我们看到了国内完全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实际上这也是过去20年来,全球除美国外唯一建造的平直甲板航母,同时在吨位上也是最接近美国重型航母的。除此之外,不论是英国的伊丽莎白航母还是法国的戴高乐航母,吨位都小于7万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电磁弹射系统,根据介绍来看,使用了“和”字,说明弹射和阻拦都采用电磁技术。
其实003新航母采用电磁弹射也算是众所皆知了,毕竟新航母在建造过程中有已有显露,结合之前马伟明教授在国产电磁弹射器相关问题上的介绍,基本是可以肯定使用电磁弹射装置。甚至在下水的时候,三条电磁弹射器还用了棚式建筑整体遮盖,相信在舾装过程中,还有大量的针对弹射系统的室内调试工作要进行。不过单独采用电磁弹射,相比同时采用电磁弹射加阻拦,那就不是一个概念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在电磁阻拦技术出现前,飞机降落使用传统阻拦索,不管是蒸汽弹射还是滑跃起飞都需要,这是一种直径为30毫米左右的柔性钢索,可以承受20多吨舰载机着陆时的尾钩拉。相比较一般钢索,阻拦索的抗拉强度高,柔韧性好,需要抗疲劳能够连续工作,一艘航母通常要在着陆区域部署3-4根阻拦索,价值甚至高达上千万。不仅如此,传统阻拦索还涉及到复杂的液压技术,它实际是用液压油缸管路将飞机的动能转换为液压能,这种方式液压设备维护成本高,负担较大,阻拦索寿命短,而新的电磁阻拦技术,这完全规避了这些问题。新的电磁阻尼器将代替液压设备,让阻拦索能够平滑受力并转化动能,同样的阻拦索可以多使用上千次,而且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要更好。
而目前不管是电磁弹射还是电磁阻拦系统,除了国产003型航母福建号外,全球就只有美国的福特级航母装备能使用。不过,福特级电磁阻拦用得并不顺利,根据2016年的美国海军的 告称,福特级首的电磁阻拦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只有20次,也就是放飞20架战斗力就要故障一次, 告还称电磁阻拦的故障率是设计参数的240多倍,可以说已经影响到了正常起降。尽管福特级花费好几年完成4000次电磁弹射阻拦起降,但迄今为止也不敢说是完全形成战斗力。
当然其中的关键还是核心中压交流电磁技术,本来就是一个带病上马的技术。不过这次国产003航母又要上福特级算了,因为这次国产航母使用了不同于福特级的中压直流技术,不仅技术领先一代,而且稳定性和弹射效率更高,这就让福特级非常汗颜了,搞了多少年的富特级还不如心下水的003航母,而且后续到底是下大力气改良“带病”的中压技术,还是从头开始搞直流技术,福特级第二艘都在舾装了,想想就很尴尬。
总体来说,这次国产新航母下水,寥寥几十个字就足以让全球震撼了,8万吨多全通甲板,电磁弹射和阻拦,这些技术指标有些是仅次于美国重型航母,有些甚至比福特级还要先进,也难怪美媒开始酸了,毕竟福特级总有一天会和003新航母碰面,到时候福特级还有更酸的时候。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