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勇敢向“钳”,“划”出未来!

近日,

走近他们身边,

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展现龙江楷模的风采!

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

他们的劳动故事……

在黑龙江省穆棱市电站阀门有限责任公司,有这样一名“80后”划线钳工,凭着15年的学习进取、执著坚守和创新实践,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业内远近闻名的创新型产业工人;他研发的生产模具,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00%,在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先进制造业,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普通划线钳工岗位上,“划”出了不平凡的精彩人生!他的名字叫张磊。

刚参加工作时,很多同龄人不理解张磊的选择。他却话语坚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习掌握更多技能,脚踏实地做好工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技术能手!”

划线工作贯穿阀门制造过程的始终。

刚入厂时,张磊看到车间遍地都是待加工的毛坯或半成品,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按照划线流程完成加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工期缩短,提高工作效率。

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经常主动加工一些零部件,仔细琢磨、灵活运用技术和操作机床的技巧,掌握划线技能;他善于动手,工作之余拿起焊枪自学焊接,不知疲惫的反复操作,日积月累的实践让他逐渐熟练掌握技术要领,并且应运自如。

张磊深知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只有中专学历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学习了《钳工》《机械原理》《夹具设计》等理论知识。

2013年,企业引进各种新型先进设备。张磊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反复学习研究数控刀具、液压油缸设计与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工作经验与前沿理论的紧密结合,张磊在企业160多名工人中脱颖而出,率先学会操作复杂数控机床。在多年的划线工作中,张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准确率达99%。他还总结出一套划线操作“十步”法,编制了划线手册,手册里对划线的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研究总结,语言通熟易懂,被工友们称为“移动的字典”。

张磊是个不甘寂寞爱琢磨的人,总是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生产、工艺修定、整机装配等工作。单闸板是一种新型阀门,组装复杂成功率低,张磊主动请缨解决难题,业余时间反复研究。目前,按照他的方法,单闸板组装成功率达100%。

十年间,张磊自制发明了上百种小工装、小模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加工精度,他的小发明为公司节约成本90余万元,实现小改小革、技术创新50余项,节约资金130余万元。

张磊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阀门生产的关键部件及核心技术是阀座、阀瓣喷焊面的质量及硬度问题。作为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张磊经常和工友们进行技术攻关,短短几年内解决了200多个技术难题。他还与其他部门的工友们共同研究解决了F221等离子粉末喷焊问题,为公司产品向超临界领域进军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喷焊F221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出厂产品密封面硬度合格率达到100%。

阀体、阀座连接焊属于深孔焊接角焊缝,要求焊缝平整圆滑,焊接难度相当大,很难达到技术要求。张磊与工作室成员一同深入研究探讨,反复调整焊接工艺参数,最终找到了适合的工艺参数及焊接方法,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好评,为公司获得了荣誉,占领了市场。张磊直接参与了创新工作室15项改造项目,发明创新4项技术攻关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00万元,其中已申请专利3项。工作室被省总工会评为“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让加工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成为“免检产品”,这是张磊始终不变的追求。冬去春来,他坚持把每一个工件、每一次加工都当作艺术品去雕琢、研究、完善。工友们都说:“划线是机械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其他工序进行加工都是以张磊划的线为基准,我们都离不开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