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了“改变世界一周”的访问。
访华之前,美方负责安全的黑格将军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从美国调一个车队过来?
中方沉默了。中美已经隔绝了二十来年,在美国人眼中,中国依然是1949年前的样子。
那时的中国,像是一个万国汽车展览馆,路上行使着上百种汽车,但没有一辆是中国制造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有自己的汽车吗?有适应这种高规格外事活动的高档轿车吗?
我们挺了挺胸,略带着自豪的语气说:不需要,你需要什么样的车,我们都有!
尼克松从往后看去,看到了后面整齐排列的三十辆汽车。
那是中国产的红旗牌汽车。
为了这一天能坦然的说一句,不用,我们有。
共和国第一代汽车人付出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
1958年5月,一辆崭新的小轿车驶了中南海,车头是一个神气活灵的金龙。这是一汽生产的东风。
车停在怀仁堂前,众人围了过来。
领导叫工程师打开车盖。看了一下,他说:这是抄奔驰的,抄是允许的,国外也互相抄,但要抄得巧妙,关键技术抄,非关键零部件就可以改,就这样,一眼就看出是奔驰车,不好。
东风轿车还需要改进,更需要提高级别,造出适用于国家重大事务的汽车。那样的汽车,就不能是一眼就看出像什么的车。
从北京回来后,一汽宣布,放弃东风轿车的生产,转而生产更为高档的轿车。
它的名字就叫红旗。
虽然有生产东风轿车的经验,但要生产高档轿车,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任务。
不要说经验,共和国第一代汽车工程师们连高级车的样子都没见过,高级车是什么样的?高级在哪里?完全都没有思路。
那就从见一见开始吧。
工程师们琢磨着哪里高级车多,一想,外国使馆最多了。
工程师找到了印度尼西亚大使馆的外面。他们有很多外国车,大多是美国产的。工程师也没有找大使馆的领导,只是站在门口,看到有司机进出,就上前递一根烟:我们要造一辆高级车,能不能看看你们的车。
使馆的司机也是中国人,听了很高兴,说这好啊,有了自己的车,就省得买外国车了。
于是,这些司机打开车门,请工程师上车,特意开到很远的地方,让他们进行研究学习,一个接一个的看。
总算知道高级车长什么样子了,但光看是没有用的。车的内部更为重要。做为汽车工业的初学者,他们只有一个办法学到技术,逆向工程。
找一辆真正的车,拆开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
去哪弄一辆高级轿车呢?
多方打听,终于听说吉林工大有一辆美国的克莱斯勒高级汽车。找人说情借了过来。断断续续,又找了一辆凯迪拉克跟福特林肯。
领导们给一汽送了一辆雷诺Daphine,以及斯柯达440。
所有的努力,只是要为新中国造一辆高级车。新中国就是这样众人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终于有样车了,但一个汽车有上千个零件,怎么开始研究呢?
开庙会。
工厂把所有的技术工人找过来,如同赶庙会一样,再把样车拆开来,把零件一件件摆开来,然后让大家抢认零部件,你们谁有信心造出这样的零件,就把这件零件认走。
很快,上千的零件被抢认一空。
323个攻关突击队,两万名员工,开始了日日夜夜的研究,累了随便找个地方休息一下,醒着就接着干。加班没有工资,加夜班有夜餐券,但往往发不全,领不到的就饿着肚子工作。
时到今日,一汽依然被认为样车制造能力世界领先,这种领先就是当年赶庙会式的研发打下的基础。
液压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系统、消音系统、降低排气嗓声一个一个问题被攻破。
终于,在1958年9月,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装配完毕,九月底,第一批20辆红旗送到了北京,停在了人民大会堂外面。
开完会的代表围住了红旗,这些红旗被中央领导一一选中开走。
红旗车一炮走红,红旗车走出国门,参加莱比锡展览会、摩洛哥展览会、大马士革展览会……
外国对中国能够造出这样漂亮的高级车赞叹不已。摩洛哥的哈桑二世看到样车后,更是指定要将红旗车留下来。
尼克松访华,我们坚持让尼克松坐红旗车,红旗声名远播,风头超过了空军一号。外国元首到了中国,都想坐红旗,以坐红旗为荣。
这是中国人的面子,是中国的光荣跟骄傲。是中国第一代工程师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
红旗车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光……
但红旗不能仅仅停留在荣誉当中,它需要更大的舞台,它值得更多的认可。
做为新中国唯一的奢侈品牌,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汽车梦,还有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彩陶、青铜器、京剧、明式家具以及中国的古建筑,这些东西上的线条,凝聚着中国历史的精髓,中华美学的精粹,怎么把它完美的沿用到现代工业,在一辆车上体现,是红旗汽车的使命。
那么,红旗怎么从国宾车走向大众?它应该生产什么样的车?
红旗第一代设计师贾延良如是说:红旗先别忙着做高级车,要从小车开始,到SUV,到跑车,作一系列红旗,做出中国风格,只有做出中国风格,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才是好品牌,才是好车。
当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一句:有车的地方,就有红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