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解决了吗?时隔20年印度采购118辆阿琼,曾多次遭到拒收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印度时 》消息 道,近日印度政府再次为印度陆军采购了118辆“国产”阿琼Mk-1A主战坦克,订单总金额752亿卢比(约合10亿美元)。至于为什么说再次,原因是早在2000年左右,印度政府就曾“帮”陆军采购过124辆阿琼坦克,然而结果外界也看到了,印度陆军试用后不仅向厂商提出了100多项改进建议,而且后期还曾多次拒绝接收第二批阿琼坦克。

另外有意思的是,就在印度陆军拒绝接收阿琼坦克的同时,其国防部转回头又采购了464辆俄制T-90S主战坦克,花费约28亿美元。

当然,虽然这笔交易是印度国防部与国有的兵工厂管理委员会签署的,意思是由印度国内兵工厂负责生产,但实际上这却从侧面表明了印度陆军的态度,宁要组装T-90,也不用“国产”的阿琼坦克。既然如此,那就有必要说一说,印度陆军为何不喜欢“国产”阿琼主战坦克呢?

“阿琼”是印度研制的第一款国产主战坦克,据说当时的印度是看上了德国的豹Ⅰ式主战坦克,所以之后便有意与德国公司合作并研制一款国产的陆军战车。接着1974年着手立项并将该装备称之为“印度豹”,而原计划是打算在1983年便推出样车。

然后在一年之内连续生产出12辆样车。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直到1984年3月,印度军工厂才拼凑出了两辆样车,即使如此也并没有耽误印度公开展出和亮相“印度豹”坦克。客观上说,一般军工产品的开发亮相必须经过设计、制造和测试等多个环节,而印度在这个方面却与众不同,它首先是公开展出样车,然后才开始进行测试,结果直到1994年,也就是十年后“印度豹”才拿到了军方的第一份试验 告,同时被判定为“不适宜上战场”。说白了,印度的样车还真是“样车”,只能摆着看看,几乎没有什么作战能力。

至此,从印度打算开始自研主战坦克开始,其实已经过去了20年,按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印度就应该像现在一样,让陆军总结出各项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测试,不断完善,最终完成这个项目。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此期间,印度方面又看上了德国的豹Ⅱ主战坦克,转而与生产豹Ⅱ的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合作,重新设计改造“印度豹”坦克,同时将其更名为“阿琼”。客观上说,当时印度又看上豹Ⅱ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印度豹”项目已经开展了20年,之前相对比较先进的蓝本豹Ⅰ坦克也到了该退休的年龄。

换言之,由于“印度豹”坦克的研制进度实在是太拖拉,因此后期才会出现刚刚面世就已经落后的情景。再者,印度在研制国产坦克的过程中还在一味地加入一些不成熟的国产设备和技术,比如其国内研制的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按道理,既然印度有意与德国合作,并打算使用德造发动机,那么就应该坚持下去,然而有意思的是印度一面借助外国技术研制坦克;另外一面还在自己开发坦克发动机。看似长远考虑,但却忽略了国内军工产业落后的现实,最终也因为发动机不能同步面世,所以也耽误了阿琼坦克的生产进度。

最后就是在设计改来改去,设备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印度“国产”阿琼坦克终于在2000年左右定型并面世,接着印度陆军也一口气定购了124辆,原计划2001年开始交付。然而结果却再次让外界大跌眼镜,因为这一等又是四年,印度陆军直到2004年才接收到第一辆“国产版”的阿琼坦克。

后来又是十来年的漫长等待,据说直到2015年左右,印度军工企业才完成了第一批124辆阿琼坦克的订单。也就是说,从2001年量产到2015年完成交付,整整14年,印度军工企业只产了124辆阿琼坦克,年产量不足10辆。

另外需要特别提一下,由于印度企业在交付阿琼坦克方面太过拖拉,因此给外界带来一种错觉,总感觉这些年印度陆军已经多次采购并列装阿琼主战坦克,这也是印媒动不动就发新闻声称印军接装新型“国产”坦克的主要原因,其实说来说去还就是2000年左右那一批124辆阿琼坦克。

换言之,目前印军列装的阿琼坦克只有122辆(两辆因故返厂)。表面上看,无论过程如何,印军总算用上了自家坦克,也算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好事。然而实际上这才是印军噩梦的开始,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据说质量差到令人发指。

比如发动机在沙漠中熄火,液压传动装置寒冷时停摆,甚至射击后坦克炮筒中还出现了脱落物。不仅如此,什么精度不高,稳定性不好、太过笨重等等问题也比比皆是。客观上说,在印度陆军眼里,这种坦克别说战斗力,就连基本的战场生存力都没有。

更何况它还比俄制T-90S坦克贵不少,单价高达600多万美元。退一步讲,又贵又不好用也就算了,结果说好的“国产”也是假的,比如发动机、炮控、炮管、传动、瞄准镜和热成像仪,甚至电台等等,不是进口就是许可生产,这让印军情何以堪,还不如直接买T-90划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