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日本陆海军就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假想敌。陆军预计会和苏军再中国东北、外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交战。这些地区密布森林和草原湿地,部队在这些地区行军和作战存在很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陆军1929年(昭和4年)就决定研究解决方案,1930年陆军技术本部第二部开始研制以消除道路障碍物和破坏碉堡为主要目的战斗工兵车。
日军北进战略中,需要解决中国东北和外蒙以及苏联西伯利亚的地区的密林和草原湿地环境问题
1931年(昭和6年)6月,三菱重工完成了原型车。该车以八九式中性坦克底盘为基础研制,这也是日军当时能获得的技术性能最好的装甲底盘了。由于日本陆军一向比较穷,所以要求装备务必要多用途。所以除了破障和拔碉堡外,还要具备战壕挖掘、化学武器布撒和洗消、火焰喷射、扫雷、烟幕施放等功能,并且还要配备武器,这整个就是个变形金刚。三菱重工绞尽脑汁努力在1辆车上实现这些功能1933年,原型车再日本工兵学校开始测试,并参加演习,随后进行不断改进。1935年,日本开始研究新型车载无线电,定型后称为九六式四号无线电机,该机性能优良,通信距离远,信号清晰,装备在该车上,这是最初设想时没有的功能,后来还用做97式坦克的车载无线电。1936年日本陆军对该车进行了临时定型,命名为九六式装甲作业机,这是一种一级秘密武器,保密级别很高。
完全体的装甲作业机
有趣的是,在当时的日本陆军中,坦克(战车)归步兵管辖,而这个车辆要归工兵管辖,所以虽然以八九式坦克底盘为基础,但是都是新改进的底盘,和标准八九式底盘并不相同,同时在命名上也不成为“坦克(战车)”,而成为工作机,以示这个东西和坦克不同,仿制哪天步兵突然发现这个东西,也想把它纳入管理。
1937年(昭和12年),三菱重工又将发动机改为风冷柴油发动机,与原型车的89型中型坦克一样,还开发了改进的工作设备的乙型。到1944年(昭和19年),相继开发出了各种改进型,命名也从丙型一直到戊型。有趣的是,越改进多功能性越弱,最终型号戊型只具备拔碉堡、架桥、喷火和扫雷作业能力。其他能力则由日本陆军研制的专用工程兵车辆负责。
装甲作业机甲型
后期型装甲作业机
装甲作业机战斗全重16吨,车重13吨,全长5米,宽2.3米,高1.8米,动力装置采用6缸145马力风冷柴油机,最大速度37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装甲厚度6-25毫米,武器装备为1艇九一式6.5毫米车载机枪,另外安装有多种工兵作业装备。这些作业装备很后来很多由专门开发了底盘,例如改装九四式六轮卡车和专门开发的履带式器材搬运车。
装甲作业机的工兵作业装备类型如下:
1、炸药投下装置:可装载300千克特殊炸药,在车内操作,用于炸毁碉堡。
2、破障装备:用于破除铁丝 和树木障碍,但是测试中发现性能不足,后来研制了专用伐木车。
3、起重机:用于起吊障碍物,例如放到的树木。后来这项工作由伐木车承担。
4、架桥装备:采用车辙桥,到丁型为止,都采用剪刀式,戊型则改为使用由萱场工业设计的平推式。由于架桥速度太慢,日军后来又研制了专用坦克架桥车。
5、隧道挖掘机:牵引式战壕挖掘锄性能不足,又来研制了专用战壕挖掘机。
6、扫雷装备:车体前部安装有扫雷锄,但是有树根等阻挡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地面冰冻也会影响作业效率,后来干脆研制了专用扫雷车。另外,在行动装置外侧可以挂装布雷设备,用于布放地雷。
7、火焰喷射器:共安装有3个火焰喷射器,燃料罐最初布置于车外,戊型改为车内布置。
8、化学武器布撒装备:通过火焰喷射装置进行,只是将燃料罐换成化学武器罐。不过这个功能乎没有进行训练,也没有实战的例子。
9、洗消装备:用于反制敌方化学部队,最初使用撒粉装置,但未定型,后来使用填埋方式。
10、发烟罐。
装甲做业机和八九坦克模型
装甲作业机模型正面
俯视装甲作业机模型
车辙桥展开
剪刀式车辙桥架设
坦克通过车辙桥
具体来说,日军研制了甲型到戊型五种。有说法称甲型被称为九三式装甲作业机,乙型以后是九六式装甲作业机,不过考虑到九六式都是临时定型,有可能甲型就没有定型。
甲型采用105马力汽油机(有部分甲型使用140马力汽油机),车身前部有起重机,车体正面有角度变化,共制造13辆。
乙型发动机改为120马力的风冷柴油机。拆掉了起重机,扫雷锄可以向后折叠,共制造8辆。
丙型则采用液压设备,拆掉了扫雷锄,车体后方也设置了操作席,只制造了1辆。
丁型换装150马力柴油机,行驶速度提高到29千米/小时,共制造20辆。
戊型则将作业功能限定为4种,将架桥设备改良为平推式。共制造77辆。
1934年(昭和9年),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的独立工兵第一中队装备了原型车。该旅团时日本第一支机械化部队。1937年,该部队参加了侵华战争,装甲作业机也参加了战斗,使用火焰喷射器攻击中国军队阵地,但是在长途行军过程中,故障频发。1939年(昭和14年),日军工兵部队成立了独立工兵第5联队,这是一个专业工兵部队,任务是在北进过程中清除苏军碉堡。
行军过程中的装甲作业机
1942年,日军建立坦克师团之后,独立工兵第5联队撤销,所属部队和新生产的装甲作业机被分配到3个坦克师团和教导坦克旅团的工兵部队。师团通常下属装甲作业机24辆。不过由于97式坦克和95式轻型坦克的大量装备,坦克师团认为装甲作业机速度太慢,长途行军故障率也高,并不看好这个东西,太平洋战争中,有在吕宋岛的防卫战中坦克第2师团工兵队使用了2辆以上的装甲作业机作战。另外在罗森岛,8辆装甲作业机被美军缴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