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经常听物流圈讨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因为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几百米,往往是人力资本浪费最严重的地方。
首先从市场上来看,据统计2017年全球食物配送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而包裹配送市场高达3000亿美元。其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市场份额约800亿美元。另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将自动进行配送。
因此,各电商大佬与科技公司齐上阵,各种方案诸如自建物流体系、智能提货柜、代收模式、无人车配送等等层出不穷。以无人配送车为例,国外亚马逊目前正在华盛顿州斯诺霍米什县测试一款名为Scout的送货机器人,而Marble、Starship、Yelp、达美乐披萨、蒂森克虏伯也纷纷摩拳擦掌。
而在国内,2018年6月18日,京东快递机器人在北京进行全球首次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为配送机器人规模应用和更广布局进行先行尝试。京东、阿里也是有着自己的重量级产品出现,但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一款你绝对没见过。
大陆公司在2019 CES(全球电子消费展)上发布的这套略显魔幻的方案更让人感到惊奇。
那就是驮着快递的机器狗。而根据大陆公司的一份官方声明,这是一种自动驾驶嵌套自动驾驶的新型配送方案(cascading robots)。
这个概念不是依赖于单个无人工具,而是用更小、更灵巧的犬型运输机器人填满一个大号 AV 配送车,而这些狗狗能够从车内被发射到任何不得不需要手动送货的地方。
也就是说,大陆把最后一公里拆成了两级:
第一级由无人配送小车来完成。譬如,在城市普通道路以及社区、园区内行驶的物流车是一款表现正常的无人配送车,这个已经不新鲜了,毕竟各大电商巨头与科技公司都在发力。
但是,当无人配送车行驶到小区内或者某栋居民楼的楼下呢?这最后几百米的事情怎么办?
第二级由机器狗(迷你型运输工具)来完成。大陆选择的是——一声令下,让所有待命的机器狗从车内冲出,把快递都送上楼。
大陆北美地区的系统与技术总监 Jeremy McClain 在 CES 上表示,运输机器人面临的挑战与无人车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很相似。
两者都是电气化的,都是无人驾驶的,从原则上来看,都是可以基于相同的可扩展技术组合。这些协同作用能够为很多类似解决方案的交付提供更好的思路。在这一技术基础之外,我们有理由期待整个价值链在这一领域都能得到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这套需要强大技术的运输机器人,假如一辆无人物流车配 3 个,那么成本要有多高?
而且从设计上看,这款机器狗极像波士顿动力狗那种液压型机器人。而这种机器人的高昂成本(量产不太行)与本身的安全性也一直在遭受质疑。
况且,不仅仅是这个产品的制造成本,通常快递员在给一栋楼送货时,都会拖着一个大袋子把整栋楼的快递送完,这样会节省往返取的时间与精力。
那么机器狗呢?这么小的身子能驼多少货?感觉这比那种在办公楼里的送货机器人更不靠谱,就是博博眼球。一位不具名的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吐槽,这种产品的重点仍然是宣传。
因此,在大陆送货机器狗的概念刚刚发布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好可爱!但,也许就仅仅可爱而已。
往期推荐
? “寒风”过后,机器人企业如何保持增长?
? 凯宝机器人获数千万元融资 年产规模将达6000台
? 2019年珞石百台机器人订单发货
想了解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 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