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给泰山老挑山工陈广武拜年

从济南去泰安大津口沙岭村,走后山的并药路、历泰路,又陡又急的拐弯,粗略数有32个。将近180度的急弯,有四五个,必须听声鸣笛、小心翼翼才敢通过。

无论前山后山,哪条路陈广武都熟。但是这拜年之路,可比他当年带领一众挑山工建设泰山索道,那个艰险之路,可好走多了。

听了这种比较,热情、憨厚的老人哈哈大笑。旁边啄食的山鸡一愣,偏头瞧过来,又轻轻抬脚迈步走开。

1、为什么是陈广武?

大年初一,无风无雪,太阳暖洋洋照在沙岭村东的山坡上。陈广武在这离家数百米处,包了4亩山地,搭起了简易房,在这简易得简直有点像窝棚的领地,种点核桃、板栗,养一群山鸡,怀揣着救心丹,没有编制也不是正式职工,仍过着脚踏实地的平凡日子。

他最辉煌的岁月,给了泰山。十八九岁上山,五十二三岁下山,在泰山上究竟干了33年、34年还是35年,陈广武自己也记不清了。他认为,自己没文化,不识字,就是一个普通老山民,不入史不入传,那些时间节点,记不那么清楚。

没文化的陈广武,对挑山的工作,对建设泰山索道的细节,却算得明白、记得清楚。

1982年,泰山建索道、扩工程,大件需要上山,直升机吊装的方案被否掉,只能人力扛抬。小件三五百斤不在话下,大的,3000斤、5000斤、6000斤、7000斤,谁来扛?怎么扛?来自各地的包工头,一个个被投了不信任票。

陈广武从上山起,就负责打扫卫生、担粪晒粪,抽空干挑山工。干一天,生产队给计8个工分。后来包产到户,他在种地之余,成了挑山工的头儿,接活赚钱。泰山的路,他最熟。

其实,我们宁愿迷信他的钻研劲儿。他虽然不识字,却会算账。他说,你听着,上千斤的大件,得用24人一起上,2000斤的得48人,3000斤的得64人,7000斤的得64加48人,“你算算,64加48是多少?”

我粗略算了个账,这些重量除以人数,平均每人分担40多斤。“这就对了嘛!”他说,大件一旦侧倾,下面承重的可能达到200斤,而上面的承重可能会是零。还有一个数字挺惊人。抬1000米长、4公分多粗的钢缆上山,陈广武指挥过450名挑山工,平均大概两米就得分布1人。

2、为什么站轮盘上添重量?

“所以我站在那个大轮盘上,拿着喇叭,指挥100多人抬它,就是要保持平衡!”原来如此!我们今天看到一张旧照片,建中天门索道时,100多名汉子抬着5000多斤的大轮盘艰难行进在山道上,已经够重了,他陈光武竟然还站在上面添重量!竟然是在高处指挥平衡,尤其是,过弯处,难度高,极危险:这里高点!那里慢点!稳住!稳住!一旦杠翻绳断人倒,几十条人命难保!

这是责任!泰山的管理人员前后找了陈广武两次,第二次又请他在泰山宾馆喝酒,他才接了活,回家仔细算账:山路陡且窄,大件重且长,需要多少横杠,多少顺杠,怎么拐弯,多少人抬杠多少人拉纤,多少人送水送毛巾外围服务??还有,上山时间是两天半到三天,他连上山时间都算出来了。

1993年,7000斤的油压柱(液压缸)又要上山。有人提出分拆上山。奥地利专家说,我们的设备,严格按照安装地的高度、纬度、温度、湿度、气压各项指标进行设计,你们拆了,绝不保修,不拆能保修30年!

油压柱上细下粗,本身9.5米,扎起架子来是13米。此役耗时四天,150多人上阵,过云步桥时拐弯最急,上面的人下肩、下面的人不落肩,还得举杠过顶,急中生智安了绞盘才完成任务。

“急得落下了心脏病!”陈广武说,那个险急程度,都是挂着人命的,稍有差池,怎么给众多兄弟们交待!他是众人的头儿,得给150多人开工资,得负责他们的安全。

如今的陈广武,心脏病之外,腿和腰有劳损,但是拄着拐棍走在路上,腿脚看起来还挺利索。

3、挑山工灭火救命责无旁贷

陈广武还救过6次火。无论是年轻时打扫卫生,还是后来挑山,遇到火情立刻闯过去。

“那年也是大概这么个时候,过完年,救了人命!”正是年后时节,游人上山烧香纸,爬不动了就地开燃。火情发生,林场张队长冲上去,但是他患有气管炎,遇到热火就被呛倒了。陈广武立马把他连抱带拖弄出火场,避开火头,躲到上风头让张队长透气。

后来俩人成了好朋友,每到山上没事的时候,陈广武就下山玩玩,到张队长家喝酒。张队长当时已经50多岁,快退休了,十分珍重这位救命恩人。

村里老房子的墙上,最抢眼处,是他当年站在大轮盘上,横刀立马指挥若定的老照片相框。照片下方,还有另一张小照片,是一张特写,他手拿喇叭正在嘶喊。

陈广武热情地问:“午饭咱吃水饺还是面条?”

5、善待陈老汉儿

趁着老伴忙活着煮面条的空,陈老汉儿讲起了巧遇好人马老汉儿的趣事。

2017年4月,陈广武带老伴去济南,省立医院看病。他一个人坐在医院门口抽烟,旁边走来一位老人,60多岁的样子,问他:“您是陈广武?我知道您。咋啦?心情不好?”

得知陈广武的难处,这位老人说,不急,不用住宾馆,住我的空房子,5个人都来住!还帮他们联系专家给老伴看病。

陈广武在这位老人家里住了3天。人家把家门钥匙都给了他,但是,至今,陈广武一家只知道人家姓马,不知详细名字和身份。

也罢!就让这位热心的马老汉儿、马老先生,暂时成为一个谜吧!

但愿,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帮帮陈广武老汉儿的时候,你,我,他,都做一回热心的“马老汉儿”!

让我们一起尊敬他、善待他,永远不忘这位勇担当、能奋斗、敢付出的老挑山工——陈广武!不忘当年跟他一起奋斗的伙计们,他们是泰山的行走的脊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