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瑞隧道进口洞口图
我的名片
广西都安至巴马高速公路发瑞隧道全长5334m,是广西境内已贯通的最长隧道。为与原始地貌融为一体,发瑞隧道洞口严格遵循“零开挖”及“一洞一设计”施工理念,并积极推行四新技术,投入电缆沟台车等先进设备,达到了“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的先进施工效果,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及QC课题研究,并以信息化管理软件为抓手,克服了穿越水平岩层、岩爆等复杂地质段的施工难点,解决了二衬钢筋指标合格率低及二衬外观较差的行业痛点,总结了一系列四新技术及微创新在特长隧道中的成功运用,给国内同类型隧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我的独特之处
1
“隧道洞口零开挖”及“一洞一设计”
为推行国家“品质工程”、“绿色公路”施工建设理念,发瑞隧道洞口施工结合隧址周边地形、地质特点来进洞施工,力求与原始地貌融为一体。为确保洞口位置最优,项目对各个洞口进行“一洞一设计”,即对各个洞口位置前后50m及左右30m进行测量核定,结合横断面及纵断面对最佳进洞位置及洞口形式进行确定。发瑞隧道进口段削竹式洞门与山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象极其美观和谐。
一洞一设计纵断面图
2
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
发瑞隧道积极推行“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投入无轨式二衬液压台车、湿喷机械手、电缆沟台车、自动防水板台车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淘汰了以往的有轨二衬台车、干喷机、人工安装拱架等落后工艺,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了生产效率。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设备的先进方面进行总结推广,短板方面进行改进增效,为后续同类型是隧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电缆沟台车、湿喷机械手
3
攻克重难点地段
发瑞隧道砂岩地质较为软弱的围岩特征,易出现水平岩层掉块、软弱围岩塌方、高地应力岩爆等复杂地质施工地段,项目结合长、中、短超前地质预 方式(TST地震波法/C6XP-2型钻机+地质雷达+超前水平钻)及监控量测(规范频率布点,全站仪精准测量)等方式进行超前探测,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速反馈,控沉陷”二十四字施工原则,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和修正开挖方式及支护参数,对塌方沉降较大位置加强支护,快速闭环,确保隧道安全。
地震波超前地质预 及超前钻机使用
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 及洞内布设监控点
4
QC创新及科技研究
针对隧道施工二衬外观差、钢筋指标合格率低、电缆沟线型差等通病问题,项目积极开展QC创新及科技研究活动,以头脑风暴法的方式集结各参建单位对隧道施工通病中涉及到的“人、料、机、法、环、测”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以PDCA的管理模式进行隧道施工全周期的记录、实施和总结,过程中不断纠偏和改进,提出仰拱钢筋定位卡具准确定位、二衬钢筋“7”字筋控制层厚及保护层、二衬浇筑三层布料等方式来解决以往隧道施工的行业痛点,大力提高隧道施工的品质。
5
信息化施工技术应用
(1)BIM技术
发瑞隧道施工采用BIM技术实行信息化工程管理,利用BIM模型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虚拟环境数据集成,对建设项目的可建设性进行仿真实验,可在事前发现质量及安全问题,对隧道施工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发瑞隧道洞口施工模型图
(2)推广“智慧工地”系统软件
项目全员推广使用“智慧工地”系统软件,设置安全管理模块、质量模块、进度模块,使用先进软件对现场施工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及施工工序验收,进一步提升了对现场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控制,及时消除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
(3)门禁、人员定位
发瑞隧道推广使用电子门禁系统、洞内施工作业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芯片、指纹、人脸识别进行验证进出洞口,并落实专人24小时值班,对进出洞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及爆破器材进行登记管理和隧道洞内施工安全监控。
指纹门禁系统及隧道人员定位器
(4)隧道安全步距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调制激光的参数对掌子面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携带方便、精度高、可对安全步距进行实时量测。隧道安全质量管理形势严峻,使用测距仪对洞内安全步距进行实时监控,对隧道安全的严控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激光测距仪可动态实时监测安全步距
栉风沐雨筑长隧 助力革命老区腾飞
作为都巴高速最关键的控制性工程,发瑞隧道的建成为都巴高速的顺利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对瑶乡人民的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现在,从江南乡发瑞村到羌圩乡洪筹村的车辆,已不再绕盘山公路,翻山时间从原来的70分钟缩短至4分钟左右,有效带动了沿线乡镇经济发展。
稿件支持 /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