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将浑身“肌肉”换掉,变成“电动战机”,俄王牌试飞员有话说

很多 友都对19年年底发生的苏-57坠机事件记忆犹新。虽然坠毁的是一架试验原型机,但很多人认为这依然会给俄罗斯雄心勃勃的量产列装计划带来麻烦。而根据后续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的调查 告来看,正是飞机的尾翼控制装置出现了问题,导致了飞行员无法再有效地操作飞机。不管怎么说,这总要好过了传闻中的苏-57的产品30发动机存在隐患。而如今苏霍伊设计局对于苏-57的改进计划依然十分大胆。据俄媒 导,苏霍伊计划将战机内所有的液压控制系统全部由电动机来取代。这意味着苏-57会将浑身的“肌肉”换掉,变成一架“电动战斗机”。

据空军情 导,俄罗斯国防工业部的消息人士透露,电动化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需要他们下很大的决心。但考虑到全电动化带来的好处,工程师们认为这是值得的。传统的液压系统的结构复杂,需要各种压力泵,管线和液压油的分工合作。正因如此,液压系统的故障率一直很高。苏-57的坠毁正是因为液压筒的失效所导致的。作为替代者,电动马达只需要齿轮或者传送带就能工作。其机构更为简单,检查,维修,备份都更容易实现。由于不存在有毒的液压油泄漏风险,其安全性更高。据工程师测算,全机各个翼面的液压系统换为电动马达后可以省下一大笔的结构重量,对飞行性能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

俄罗斯王牌试飞员穆托文也参与了这项工程,他表示,现代战机的飞控系统都采用了电传操作系统,即由电脑控制副翼,襟翼,尾翼,方向舵。电脑会评估飞机的高度,速度,飞行重心的位置,来决定舵面的摆动程度。而各个舵面的摆动,就得依靠高压液压系统。这些液压泵占据了飞机的主要结构位置,但非常脆弱。一旦受损,在300帕的巨大压力下,液压油会在几秒钟内就泄漏完,这部分操作系统就会失效。而穆托文自己就遇到过这样的险情。可以断定,苏-57坠落的原因并不是之前广义上的飞控故障,而是液压系统出了故障。打个比方,电传系统是苏-57的神经,液压系统才是肌肉。

在液压系统方面,目前美国的技术依然是最好的,F-35战斗机采用了部分电动系统,但仍以液压系统为主。之前F-35也发生过液压系统漏油着火的事故。目前电动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其功率远远低于液压系统,俄罗斯想要从这里弯道超车,不知道是否能够成功。但这并非不能实现,瑞典萨博公司就宣称鹰狮最新款JAS-39E战斗机基本实现了电动化。波音787客机也是基本实现了电动化,其起落架和机轮都不是液压的,重量更轻,而且电机可以精确地感知飞机的参数。

而F-35为了应对液压故障,在飞控软件上采用了先进的“飞控重构”技术,即在某个翼面失效时,通过其他翼面的配合来稳定飞机实现安全飞行。为全机更换电动制动器是一项不小的工程,苏-57可能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工程师必须要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比如外部电磁干扰或者雷击的情况下仍能安全工作。如此一来,不知道苏-57的量产计划是否会再次推迟或者仍小批量生产原来的版本。战斗机是一国航空工业能力的集中体现,而上面的技术繁多,每一个零部件都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飞机的性能并不是完全由看客嘴里发动机,雷达,气动那老几样就能完全决定的。目前的消息来看,以歼-20为代表的中国战斗机的液压控制技术与俄罗斯基本持平,但距离欧美最新的技术有一段差距。歼-20后续的改进项目还有很多,这也是非常值得军迷们期待的。(军务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