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制造企业 问道榜样力量|恒立液压:国际化合作,成就高端液压“领头羊”

走进位于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的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片繁忙:一根根乌黑发亮的看起来像“打气筒”的液压油缸正从这里走向全球,这些大小不一的“打气筒”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工程机械、海事船舶、港口机械、能源科技等领域。

“恒立油缸在全球拥有很高美誉度,在挖掘机领域,去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50%;在盾构机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该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经理李冬明自豪地说,2017年,恒立液压销售收入27.95亿元, 其中22亿元来自油缸销售。今年,恒立液压获评江苏省隐形冠军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从5万元、7个人起步的小作坊,经过28年的发展,恒立成为国内高端液压元件与系统制造的“领头羊”,全球拥有四大研发中心、七个制造基地,总资产超过60亿元,市值约190亿元,员工近4000人,产品实现了从单一油缸向液压元件和系统集成的跨越,客户群也实现了从国内龙头骨干企业向国际行业龙头企业的飞跃。

恒立液压是如何在林林总总的液压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公司总经理邱永宁认为,战略定力、国际化合作、自主创新是制胜的三件法宝。

“28年来,恒立始终瞄准主攻方向——液压件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2011年恒立液压上市后募集到24亿元,这些资金没有一分钱流入房地产市场,而是用于技术改造和液压泵阀、马达等领域的拓展。我们是转型不转行,升级不跳级。” 邱永宁目光坚定。

2015年,制造业形势不太明朗,不少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而恒立液压却非常坚定,在这一年迈出关键的“走出去”步伐,用1375万欧元收购德国哈威集团旗下InLine液压泵工厂,为拓展欧洲液压件市场提供了有利保障。

国际化合作有力助推了恒立的国际化进程。邱永宁介绍,恒立的国际化合作形式非常丰富,包括国际人才合作、海外并购和客户的国际化。

恒立瞄准国外各大公司刚退休的技术骨干,主动邀请他们加入恒立,目前,恒立拥有专、兼职外国专家20多名。塞克福利特?施密特原来是全球知名液压企业博士力士乐集团的技术骨干,但受制于原企业的业务需要,他的一些创意只能屈从于公司大战略。恒立捕捉到这一信息后,由董事长亲自带队“三顾茅庐”,成功吸引其加入团队,大大增强了恒立在高精密液压铸件领域的研发实力。

并购也是国际化合作的手段之一。2015年,恒立收购德国液压行业著名企业哈威集团旗下InLine液压泵工厂并设立恒立德国研发中心,拓展了恒立在高压重载柱塞泵领域的产品线,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研发实力,而且也为开拓新的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国际巨头的合作也给恒立带来了极大的推荐效应。2010年10月,恒立成为全球发动机、发电和工程设备巨头卡特彼勒公司的合格供应商,标志着恒立进入全球高端品牌挖掘机配套供应体。获得卡特彼勒的认可,让恒立站上了全球更高舞台,更多的国际优质客户纷至沓来。2016年和2017年,恒立两次获得卡特彼勒公司总部颁发的优秀供应商质量认证最高等级奖——铂金奖。

“高端机床或生产线可以花钱买到,但是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邱永宁说,通过数年的实践,深深感受到,没有技术创新,企业只能成为代工厂,永远处于产业链底端。2012年左右,公司着手进军液压泵阀市场,当时这些产品只能靠进口,公司虽然手握重金,却发现根本买不到核心技术。最终,恒立放弃买技术的想法,组建了自己的泵阀研究团队,采取吸收再创新的办法开始自主研发。2016年,恒立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性能领先的液压泵阀产品,并实现给国内品牌主机企业批量供货。

放眼未来,恒立仍将坚持主业发展,着力提升全球高端用户液压件需求的市场份额,加快国际化步伐。正值青春年少的恒立,其心中的梦想是——“做有国际影响力的液压元件与液压系统领域的百年老店”。

【专家点评】

纵观恒立液压的发展历程,28年来,恒立始终坚守主业不动摇,心无旁骛谋发展,围绕液压行业的深度和广度做文章,产品实现了从单一油缸向液压元件和系统集成的跨越,转型不转行,升级不跳级。

朱新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摄影: 王建朋

策划:杭春燕

新华日 社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欢迎加入我们的“369伙伴群”,

投资、理财、点题、发问……

专业小编期待您的加入!

qq群号209575056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