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实施泸州市委、泸州市政府“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工业为快”要求,进一步厘清泸州制造业创新增效扩容路径,支撑实现全面小康和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泸州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制定泸州2016-2025年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总结了泸州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现状,勾画出了未来十年泸州工业的发展蓝图。
现状 三大产业、三大园区 支撑泸州工业经济发展
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
泸州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经过“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央属企业的内迁带动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集白酒、化工、机械、能源加工、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一体的综合型制造业体系。2015年,泸州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6.3亿元,同比增长6.2%,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3.9%,成为支撑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图读懂未来十年泸州工业变化
三大产业:白酒产业方面,泸州是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拥有泸州老窖、四川郎酒两大中国白酒名酒品牌之花,泸州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46户。2015年,泸州市白酒产量、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的10.1%、12.86%。
化工产业方面,泸州是全国16个大化工基地和全国大中小城市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拥有泸天化等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的国家级大型化工骨干企业。
机械产业方面,泸州是全国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全国大中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和挖掘机制造中心、全国唯一的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泸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泸州市长江液压件装备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
此外,泸州的造纸、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产业也具有一定规模优势。
三大园区:
产业园区成为泸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集聚趋势明显增强。依托水、路、空纵横交错的优势交通,整合原9个园区,沿江错位布局,深入推进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3大园区建设,打造泸州产业集中金三角。
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2平方公里,借助国家沿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机遇,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 、现代医药、大数据及信息技术等五大产业。
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96平方公里,依托泸州区位、航运、多式联运等优势,发挥泸州港的中转功能,搭建园区全方位开放平台,重点打造军民融合、工程机械、港口物流、节能环保等四大产业。
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总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按照酒类供应链节点要求,重点打造基础酒酿造储存、高端酒类生产灌装、包装材料供应、仓储物流、农业观光旅游等五大产业。2015年,三大园区入驻企业136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5家,占全市71%,解决就业16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0亿元。
目标
建成长江经济带
现代制造业示范市
深入贯彻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积极抢抓国家制造业强国、 络强国机遇。泸州市将努力建成重要装备研发制造高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能源(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资源保障基地、酒业为龙头的名优特新消费品精深加工基地、大数据处理和开发应用基地,全面建成长江经济带现代制造业示范市。
到2020年,泸州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企业的市场机动反应迅速、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进入西南制造强市行列。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约22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约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0.5%左右;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化制造水平达到四川省前列,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单位制造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泸州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约4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约1300亿元,年均增速达8%,在化工、机械等产业中培育1个产值过百亿元、3-5个产值过1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集团),建成西南领先的制造业发展高地,制造业强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产业
“4+5”重点产业
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酒类产业、化工产业、机械装备产业、资源加工产业4大优势特色制造业,实现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引进项目、突破技术、发展产品,实现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智能电 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通讯产业等5大高端制造业突破发展、高效发展和科学发展。到2025年,泸州“4+5”重点产业在四川省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酒类产业要突出内涵式、创新型发展,注重产品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提升。力争到2020年,泸州市酒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到2025年,建成中国白酒生态文明示范区、世界著名白酒历史文化圣地,泸州市酒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00亿元。
化工产业要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加大布局优化和科技创新力度,深化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争到2020年,泸州市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收入300亿元;到2025年,泸州市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收入500亿元。
机械装备产业要重点发展包括大型、特种工程机械、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节能环保装备、海工和油气钻采成套装备、汽车零部件、机器人整机及配套零部件、激光制造设备、智能立体停车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和现代制造服务业的“10+1”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泸州市机械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到2025年,泸州市机械装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
资源加工产业要加快规模加工,带动关联产业,突出高效清洁利用。力争到2020年,建成西南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基地,泸州市资源加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到2025年,泸州市资源加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亿元。
加快提升医药园区承载能力和原料药保障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到2020年,规模以上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精准医疗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到2025年,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亿元,精准医疗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亿元。
依托西南电 的改造提升,重点发展特高压输变电产业、主动配电 技术产业、新材料和新型储能、分布式能源与微 、能源互联 5大产业。力争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智能电 产业集群,智能电 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亿元;到2025年,智能电 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50亿元。
大力发展以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到2020年,建成西南地区新材料保障基地,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
加大私人、物流、专业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智能充电终端和充电业务布局。力争到2020年,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到2025年,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
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西南(泸州)大数据交易所、中国酒业大数据中心、集成公共服务平台、物联 运营管理平台。力争到2020年,建成西部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特色亮点城市、智慧城市示范城市,泸州市信息通讯和智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到2025年,泸州市信息通讯和智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亿元。
行动
实施九大工程
加快泸州制造业“四个”转变
泸州将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制造、制造服务化、绿色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基础制造、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九大工程,加快泸州制造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低质低效生产向质量品牌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智能制造工程要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自动化改造;要实施新兴和高端产业智能化制造;加快开发生产智能产品。创新制造工程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创新示范企业;完善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型制造工程要围绕产业链延伸,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推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绿色制造工程要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项目。优质制造工程要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集群制造工程要按照产城一体的模式,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业园区,提升园区承载水平,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强基工程要解决制造业基础领域的关键问题,提升先进基础工艺,推进产业技术基础服务。融合发展工程要推动“互联 +制造”,推动大数据和云计算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开放合作工程要为制造业发展营造信息、技术、资金等战略要素综合保障功能,要深化产业精准招商,支持企业走出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