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座谈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3周年之际,11月11日上午,我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座谈会,总结3年来学习贯彻落实成效,研究深化学习贯彻落实措施。会上,有关市领导和有关县市区、市直部门、企业负责人作了发言。现将发言摘编如下,旨在引导各级各部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做好结合文章,为推进济宁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力打造首善之区城市品牌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昌文

三年来,市委坚持一手抓任务落地,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一手抓对上对接协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政策支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推动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使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转化。

让济宁的文化建设真正上升到国家层面。市委站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高度来谋划济宁文化发展,通过积极争取、不懈努力,全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成功落户我市,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组部支持在济宁设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山东省委支持济宁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等,这一系列金字招牌,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品牌价值,必将对济宁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让“文化决定济宁未来”的理念真正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在落实总书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推进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的实践中,全市上下切实增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化了对孔子文化品牌价值的认识,逐步明晰了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思路措施。今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济宁下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步,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此次座谈会要求,努力推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再上新水平。

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孔凡萍

习总书记视察济宁以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组织部门职能,创新突破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和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见到了明显成效。

高点定位、彰显特色,倾力打造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品牌。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积极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干部。去年以来,共承接各级各类培训班次306期、培训学员1.72万人,其中市厅级以上班次15个、培训学员790人,政德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全力组织推进。提请市委把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列入市“十三五”规划,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干部政德建设的意见,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定位和推进措施,推动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山东行政学院分别在济宁设立现场教学点、教学研究基地和政德教育基地,我市干部政德教育从市级层面逐步提升拓展到全国。优化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提升概论性综述课和支撑性子课等课堂教学,深化拓展“三孔”“两孟”和周公庙、孔子研究院等现场教学,积极打造曲阜“乐和家园”、泗水“乡村儒学”等体验教学,探索开展“儒风雅韵”曲艺展演等礼乐教学,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模式上,探索设置了2至5天的短期体验班和1周以上中、长期主体班等多类班次,针对性安排培训内容,组合形成不同教学模块,突出教学特色。在教学教材上,根据研讨会提出的编写要求,先行启动了《儒家思想中的传统美德与时代价值》 等4本教材的编写工作。选聘了20余名儒学专家作为专题课师资,10多名优秀青年教师作为现场教学教员,组建干部政德教育师资库。在优化教学环境上,立体化营造干部政德教育良好氛围。规范管理运营。印发《关于规范完善干部政德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教学内容审查、师资选配等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培训成效。加快培训场所启动运营,干部政德教育学院一期工程即将交付使用。统筹建设邹城儒家文化研修区、泗水尼山圣源书院体验教学基地、干部政德教育体验场馆等,推动形成“一院多区”的整体布局。

放大优势、精准聚才,努力在儒学研究传播上走在前列。实施儒学人才重点工程,配套出台《关于实施孔孟之乡儒学研究和传播人才专项工程的意见》,启动儒学研究名家引进、中青年学者培育等5项人才计划,加强儒家思想研究传播。提升儒学人才培育平台,全力支持孔子研究院建设发展,新设立孟子研究院,强化对高端儒学人才的集聚能力。深化儒学课题研究,重点支持“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等17项重大课题,扶持儒学人才科研攻关。支持儒学人才参加世界儒学大会等高端交流,举办“圣域读书会”“孟子的学说”等学术活动,不断增强孔孟之乡儒学研究和传播话语权。优化儒学人才发展环境,在全省率先设立“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济宁代表处”,为儒学高端人才配备学术研究团队,选派11名儒学研究骨干到国家汉办、山东大学等机构挂职研修,提升儒学研究整体能力。畅通儒学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办公场所、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尊重支持儒学人才的浓厚氛围。

我们将以此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担当,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创新推动各项组织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开创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实现市委十三五“四大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推进儒学研究人才高地建设

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 李大友

三年来,孔子研究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为突破,以儒学研究人才高地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研究阐发、对外交流、普及推广三大体系建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面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

全力推进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14年初全面启动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汇 工作,同时,呈请省政府转 了《关于在曲阜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的请示》,并获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批准。2014年9月28日,体验基地在孔子研究院正式挂牌。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承办了2015年孔子学院总部理事座谈会,主办了“孔子的世界”全球部分孔子学院院长国际学术高峰论坛,接待了海外孔子学院院长访问团、“新汉学”博士团、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孔院代表团等110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院长、师生、博士生和访问学者来基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力推进儒学研究人才高地建设。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儒学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面向海内外发布了《关于引进儒学研究高端人才的公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孔孟之乡儒学研究和传播人才专项工程的意见》,启动了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尼山学者遴选工作。

围绕“四个讲清楚”,全面提升学术能力建设水平。成立了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出台了《孔子研究院科研发展规划(2016—2025)》;修订了《孔子研究院学术道德规范》《孔子研究院核心期刊目录(试行)》《孔子研究院社科系列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等科研管理制度;组建了曲阜礼乐文明研究与传播中心;获批立项了“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世界书院研究”“孔庙祭祀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等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山东省重点课题。

把握儒学研究传播领域“话语权”,全面提升各层面文化交流水平。成功举办了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和“孔子文化奖”评选、颁奖活动;全面深化了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贵阳孔学堂、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孔子学院等知名文化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了儒学研究与普及推广活动;实现了与台湾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的互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时的殷切嘱托,始终牢记国家赋予孔子研究院的神圣历史职责,始终牢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孔子研究院的热切期盼,志存高远,立足当下,全面推动孔子研究院各项事业再创佳绩,再谱新篇。

攻坚克难推动转型发展

市发改委主任 贺永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进入国家和省规划布局,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实现突破,一批具有牵动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加速成长,有力推动了济宁作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跨越。

坚持不懈争取政策助推转型。三年来,成功举办了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高层论坛,先后争取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获11部委批复并全面实施,协调省政府两次专门出台文件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将我市确定为“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机场迁建、鲁南高铁、跨湖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规划建设、即将全面开工,创造了支撑济宁转型发展的系列重大历史机遇。

集中突破重大项目支撑转型。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规划了350个市级重大项目,推动48个重大工程列入省“十三五”规划、16个重大事项纳入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方案。结合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六批建设基金77.6亿元、项目139个,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31.4亿元、项目538个,资金规模、项目个数均居全省前列。结合生态示范区创建,在十大重点工程领域争取项目98个、获得省级以上扶持资金9.4亿元、争取专项基金25亿元。

纵深推动产业升级引领转型。市委全委会作出了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出台实施了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制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5条细化政策,分类施策引导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举办“互联 +”创新发展大会,制定培育企业创新百强的实施意见,新增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较2013年提高5.9个百分点。

塌陷地治理等难点,主动先行先试、破解制约瓶颈,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样板。争取国土资源部核减我市基本农田17.1万亩,环保部将我市列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治理试点城市。推动省级层面出台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整合省级财政相关资金加大采煤塌陷地治理《意见》、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我市建立国家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示范基地、在煤炭资源限采缓采等方面先行试点,争取国家专项基金10.52亿元、省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09亿元,修复治理采煤塌陷地4.5万亩。

今后发改委将继续创新思路、履职尽责,为全市转型发展拓路径、强支撑、添动力,集中攻坚推进重大战略,精准发力促进产业转型,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改革,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打造济宁工业升级版

市经信委主任 周光全

三年来,全市经信系统始终牢记习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嘱托,以建设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为牵引,以打造济宁工业升级版为主线,抢抓机遇,拼搏实干,全市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81.4%,重点突破的信息产业年递增5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成倍增长。先后荣获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首批“全光 络”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被列为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如意集团、兖矿集团进入中国跨国公司100强,如意集团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国工业大奖已公示完毕。梁山专用车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

全力推动信息产业高端布局。按照习总书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指示精神,抢抓获批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等10余份政策文件。先后引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中科院计算所、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10家国家级信息产业服务平台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招引华为、中兴通讯、甲骨文、文思海辉等产业大鳄“集群式”落户济宁,全市在建信息产业重点项目61个、总投资达416亿元,信息产业企业达到580家。今年,又争取省政府在我市召开第二次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会,出台7项20条扶持政策。

全力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为打造济宁工业升级版,我们先后出台了《工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济宁市行动计划》等文件,遴选13个特色产业集群、69户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多次赴国家工信部争取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市,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累计实施技改项目3020个、完成投资2370亿元。争取泰丰液压、联诚集团入选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共获资金支持1亿元。

全力保障工业企业稳增长。今年以来,先后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3次,开展督查行动4次。市委常委扩大会和市政府经济运行分析会后,又会同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逐个县市区查摆问题,分析根源,明确措施。先后深入103家高成长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现场解决问题216个,在工程机械、化工等重点行业召开现场推进会7个、研究转型升级措施56条。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省政策扶持,共争取21个类别扶持资金3.28亿元。

下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地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推进工业转型跨越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全力打好调结构稳增长攻坚战,为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实现“十三五”四大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立足自身职责 加大投入力度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李继凯

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把推进采煤塌陷地恢复治理作为学习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在争取上级支持、推进综合治理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和显著成效。

立足自身职责,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全力争取并落实了采煤塌陷耕地核减政策。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之后,市委、市政府审势度势,及时将对上争取采煤塌陷耕地核减作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东讲话精神的重大事项,进行重点安排、重点调度。市国土资源局将此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多次赴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汇 ,市政府以正式文件 请省政府函请国土资源部给予支持。7月份,国土资源部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时,调整山东省有关土地规划指标,在今年山东省耕地保护总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安排核减我市因采煤塌陷损毁的基本农田17.11万亩。国土资源部领导多次来济宁实地调研,研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在我市设立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实验基地”,并将我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项目列入了国家“十三五”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结合我市采煤塌陷实际,根据治理责任主体的不同,全面推广“企业治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三种模式。2014年以来,全市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37个,每年治理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一是全力推动矿山企业主动治理。近年来,我们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通过年检、会审等方式,督促采煤企业履行治理责任。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健全完善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征收和返还制度,对符合条件的41家矿山企业,政府与企业签订代为治理协议,29.8亿元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已划转至共管账户。二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治理。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采煤塌陷地治理奖励、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矿区群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治理。三是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作用加强治理。对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推动整合各类涉农涉地涉矿资金,集中使用、提高效益。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市财政列支市级采煤塌陷地治理扶持资金3000万元,探索PPP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形成“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实施范例,以此形成综合治理融资的新模式。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针对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形成采煤塌陷地治理典型模式,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保障支撑。

加快建设“东方圣城首善之区”

曲阜市委书记 刘东波

三年来,曲阜市始终坚持以“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从细、小、实处入手,加快建设“首善之区”。

践行“百姓儒学”理念,做好传播普及文章。坚持“百姓设计、百姓组织、百姓参与、百姓评判”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百姓儒学节”,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赞誉。同时,在窗口单位、中小学生等群体中,深入开展了“全民修身”教育实践活动。继游客“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之后,陆续推出曲阜市民和孔子后裔、中小学生、全国教师等特殊群体免费游“三孔”举措。分类编写儒家文化教学大纲,招募500余人的儒学讲师志愿者队伍,开展“一村一名儒学讲师、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活动,实现了全市居民儒学培训全覆盖。

践行“核心价值”理念,做好创新转化文章。成立675所“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建成516个“廉洁道德讲堂”,全覆盖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和诚信“红黑榜”,全国推广善行义举榜现场会在曲阜召开。围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完善“勤善公和”文化内涵,建立了“一榜、一堂、一册、一台、一节、一园”等多样化平台,形成了“尚勤、向善、为公、致和”的社会风气。

践行“融合发展”理念,做好产业联动文章。全力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配合做好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成为济宁市历史上首个列入国家五年规划的重大项目。以“九仙山、石门山”为重点,实施村庄改造、河道治理等工程,构建了慢生态、慢生活、慢旅游、慢交通四大系统,成功创建中国第一个文化国际慢城。加快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尼山圣境、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孔子博物馆、干部政德学院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践行“绿色共享”理念,做好生态文明文章。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首善之区”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推进“八城同创”工作,先后实现城区“六河贯通”、农村“十个全覆盖”、环境整治“四个常态化”。目前,已成功创建鲁西南首个国家卫生城,刚刚获批国家生态市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荣获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即将迎接国家评估验收,成为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步,我们将以习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努力探索“用传统文化做当代价值”的路子,以“不忘初心”的情怀、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继续前进”的姿态、加快建设“首善之区”!

创建千亿级全球知名时尚产业集团

如意集团执行副总裁 苏晓

乘习总书记视察如意东风,2013年开始,企业再次精准定位,重新制订十年发展规划,掀起如意集团第三次创业高潮。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号召,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建设和并购,分别在宁夏、新疆(北疆、南疆)和巴基斯坦相继投资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园和配套能源项目,同时加快对海外资源型企业和品牌运营企业收购步伐,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国际化战略推动企业逆势增长。科技纺织高端制造及服装品牌快速提升,企业规模扩大、收入提高、利润增长、资产改善,科技创新和研发设计软实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一直是如意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意集团凭借科技创新成就行业技术创新的领军企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全面构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纺织产业高地,以“科技领先,精品战略”的经营理念,在质量创新、技术创新两个方面不断创新创造。2014年如意集团大力实施企业转型、产业升级,新建工业园项目陆续投产。5月如意金乡数码印染工业园一期项目投产,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数码印染生产线。9月由如意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首个纺纱全自动成套生产线——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25万锭高档如意纺精梳纱线项目在宁夏银川正式投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为“中国银川如意数字化智能纺纱科技示范基地”授牌。宁夏如意工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创造了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投产最早的“如意速度、如意效率”。同时泰安中国国际时尚产业设计创意园一期100万套全自动数字化高档西装生产线投产。

发挥如意集团集合优势,沿着产业链的两端加快布局完善全球采购和销售 络,创新转变经营模式,在全球具有成本优势的东南亚国家、具有品牌 络优势的欧美国家,沿着制造产业的上下游“合纵连横”,由“销售产品”向“经营产品”转移,采取资本合作、并购、产业联盟等方式合作,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服装品牌、终端销售渠道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高端和顶级定制开始,主打中国中高端市场,塑造中国最知名品牌群,逐步发展成定制和零售并举的高端和顶级品牌群品牌终端 络体系,通过加快自有品牌的培育、发展,真正让中国的民族品牌享誉世界。同时,通过并购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企业,使如意集团迅速拥有了具有成熟经验的国际顶级品牌运营团队和3000多家品牌专营店,提高了国际知名品牌运营能力,强化了国际零售终端 络。

三年来,如意年增速50%以上。资产规模从三年前的100亿增加到500亿,一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第一的龙头企业。按照企业战略规划,2020年如意力争实现千亿级规模,最迟2022年确保实现千亿级产业,跻身全球最具影响力时尚产业集团前五名。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将不忘初心,不忘习总书记嘱托,继续前进,谦虚谨慎,蹄疾步稳地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道上

山东儒源文化集团·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 金辉

三年来,我们学校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鼓舞下,进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为了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学校成立了“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总校,下设675所分校,自2012年8月8日起,以《让曲阜因为我而美丽》《家和万事兴》《家风传承》《修己安人》等为主题,开展了3000多场课程,近60万居民受益。通过引导百姓礼仪素养,道德风貌的提升,从而构建和谐道德城市。

创新内容和载体,多样性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孔子礼仪文化学校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一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儒源文化集团。在原来单一的教育培训上,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形式,更好地迎合社会各类人群的需求,无论是年轻学生还是耄耋老人,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各类职业群体,都能通过传统的国学教育、依托儒家六艺的新型国艺体验、融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礼体验等多种形式,触摸并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用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和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存续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变得更生动,更立体,更丰满。

下一步,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