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的提取工艺

茶油提取常用工艺为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是一种传统的提取工艺;浸出法则是用萃取原理,用食品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压榨法按照工艺温度的高低又分为冷榨法和热榨法,冷榨法的榨油温度60度,而热榨法经过高温蒸炒,榨油温度达150度。现在很多企业比较普遍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互补的做法,即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再用浸出法将茶枯饼中的油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一、茶油提取工艺

植物油料的榨油工艺主要有:压榨法、浸出法、水代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等。目前油茶树产区几乎每个村都有“土榨坊”,中国绝大部分茶籽都被这些分散的土榨坊榨掉,土榨出的饼再售给浸出茶油厂进一步提取饼中剩余的油。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浸出法是用溶剂萃取的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茶油的一种方法。

水代法,“水代法”是以水代油的简称,不用压力榨出,也不用溶剂浸出。依靠在一定条件下,水与蛋白质的亲和力比油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大,因而水份浸入油料而代出油脂。

超临界CO2萃取法,超临界流体浸出技术,是以超临界流体为溶剂,在临界温度与压力条件下,从流体或固体物料中获取组份的方法,常用超临界溶剂有CO2

亚临界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是指低温浸出、常温脱溶,采用溶剂为丁烷或丁烷和丙烷的混合物,利用溶剂的沸点低、常温下是气态,很容易挥发。

二、压榨法

压榨法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取油方法,是目前国内植物油脂提取的主要方法。在压榨工艺中,按照茶籽压榨的温度可分为冷榨法和热榨法。冷榨法温度一般控制在60℃左右

(一)冷榨法

冷榨制取山茶油工艺流程: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冷榨冷榨毛油粗滤清滤优质冷榨油优质茶籽饼

1 清理除杂:采用两层振动筛,去除油茶籽中的大、小杂质。

2 脱壳及壳仁分离:采用撞击式粉碎机将油茶籽打碎,油茶籽壳较薄,且经干燥后水分较低,易于破碎。

3 破碎:采用带齿对辊破碎机对含有一定量壳的油茶籽仁进行破碎,其目的是将大小不一的颗粒细粒化和均匀化,使其具有最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加水调质,但粉末度不能太大,因此应严格控制两齿辊的间距。

4 加水调质:油茶籽仁经加水后整个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油脂的压榨挤出。考虑到榨料应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弹性,加水量一般控制在2%左右。

5 压榨:压榨选用压缩比较大的双螺杆榨油机。由于整个生产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油茶籽仁中的蛋白质等未变性,因此无论采用单螺杆榨油机,还是采用双螺杆榨油机,均应对榨机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入榨料性质的变化。经调整后的双螺杆榨油机,一次压榨饼中残油即可达到8%干基以下,出油效率可达86%。双螺杆榨油机在油料脱壳(皮)冷榨上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如榨料在压榨时间上并非完全一致,出饼口处饼块厚薄相差较大。

6冷榨法制取山茶油工艺优缺点:冷榨技术制取茶油避免了对油料的过度加热和过多的化学处理,使得成品油和饼粕的品质都得到相应提高(如油的滋味、外观等),保持了茶油的纯天然特性,同时避免高温加工油脂时产生有害物质,又尽可能保留油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如VE,γ亚麻酸等,油脂加工后的饼粕蛋白也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但我国冷榨技术尚不成熟,出油率较低。

(二)热榨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是一种传统的提取工艺。压榨法也是提取茶油的基本方式。山茶油压榨法工艺流程

油茶籽→烘干→清选→剥壳→壳仁分离→轧坯→蒸炒→压榨→

杂质茶饼

→过滤→毛油。

1 烘干:此工序是为剥壳做准备,烘干后的茶籽含水量达到12%~14%,即可。

2 清理:过筛扬净,除去油茶籽中的沙石、泥灰、茎叶及铁器等杂物。

3 剥壳:经烘干后的茶籽送入茶籽剥壳机内破壳。另外,从提高茶皂素品质的角度而言,茶籽的剥壳工序对茶皂素的色泽改善起决定性的作用。

4 壳仁分离:破壳后的油茶籽,随即进行风力分选,仁壳分离。

5 轧坯:由于剥壳后的茶仁含油量高,无法用破碎机破碎,须用大间隙低转速轧坯机对茶仁进行压成片。

6 蒸炒:茶仁在蒸炒锅内进行水分和温度的调节,确保入榨水分为3%左右,入榨温度达到110~120℃。

7 压榨:压榨法提油除了传统的打榨榨油外,主要有液压机榨油和螺旋机榨油2种。液压榨油机又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2类,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立式液压榨油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压榨法采用液压机,20世纪70 年代以后,普遍采用95 型和200 型螺旋压榨机。目前广大产区的乡村榨油厂(坊)液压机榨油仍占很大比重。茶仁入榨后的连续动态压榨过程中,毛茶油从榨机内不间断地释放出来。

8 工艺优缺点

压榨法适应性强,工艺操作简单,生产设备维修方便,生产规模大小灵活,适合各种植物油的提取,同时生产比较安全。

但压榨法存在出油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缺点,并且榨油过程中有生坯蒸炒工序,豆粕中蛋白质变性严重,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溶剂浸出法

溶剂浸出法制油是依据萃取原理,利用油脂与所选定溶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溶剂)的互溶性质,通过溶剂浸泡处理过的油料,将油脂溶解到溶剂中,将其萃取溶解出来,再通过蒸馏等工艺过程将溶剂油从毛油中分离出来。该萃取原理在食品、医药等行业被广泛应用。

溶剂法制油是当前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油脂制取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准,通常发达国家溶剂法制油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即实现了“浸出化”。我国20世纪70 年代之后,大力发展和推广浸出法工艺,发展较快,生产水平、产品品质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逐年提高,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70年代以后,油茶生产也采用了浸出技术,但绝大多数是用于茶枯饼提取残油。

工艺流程:

预榨茶饼→浸出→混合油→第一蒸发→第二蒸发→汽提→

湿粕→脱溶→干燥冷却→浸出茶粕

→浸出毛油。

1 浸出

采用六号溶剂浸出。把预榨茶饼浸于六号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剂内(形成混合油),然后将混合油与固体残渣(粕)分离。

2.混合油蒸发、汽提。利用油脂与溶剂的沸点不同,首先将混合油加热蒸发,使绝大部分溶剂汽化而与油脂分离。然后,再利用油脂与溶剂挥发性的不同,将浓混合油进行水蒸气蒸馏(即汽提),把毛油中残留溶剂蒸馏出去,从而获得含溶剂量很低的浸出毛油。

3.湿粕脱溶。从浸出器卸出的粕中含有25%35%的溶剂,为了使这些溶剂得以回收和获得质量较好的粕,采用间接蒸汽加热直接汽汽提的方法以蒸脱溶剂。对预榨饼浸出粕的脱溶烘干多采用高料层蒸烘机。

四、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

油茶籽油分为油茶籽原油和压榨油茶籽油、浸出成品油茶籽油三类。油茶籽原油的质量要求酸价小于4,溶剂残留小于100ppm。压榨成油品茶籽油分为二级,其中一级的酸价要求小于等于1,二级的酸价小于等于2.5。浸出成品油茶籽油分为四级,其中一级酸值要求小于等于0.2,四级酸值要求是小于等于3.

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原茶油,都还不能吃。原茶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土榨坊”榨出的油的苯并芘容易超标。苯并芘超标的原因有二:一是土榨坊没有精炼技术;二是为了提高出油率和得到焦香味,土榨坊都会先把茶籽炒热到150℃。然而较高的温度就会产生苯并芘。原茶油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一个完整的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含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蜡等六步过程。也就是说,压榨和浸出只是制取原茶油的工艺过程,而要使原茶油变成成品茶油,都必须经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精炼。国家标准GB11765-2003规定了食用成品茶油的质量指标,包含了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指标。其中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性指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凡是达标的,就是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