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大力推进智能化开采

提起煤矿,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晦暗的矿井里,矿工们浑身上下沾满煤尘,汗如雨下地劳作着。近年来,尽管煤矿现代化、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采煤工作仍贴着脏、累、苦的标签。

“现场已具备开机条件,可以授权远程开机。”

“采煤不见人”在鲍店煤矿正在成为现实。近年来,兖矿集团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三化融合”为抓手,加快实施煤矿智慧化建设及智能化改造,打造了一批智能化高效示范矿井,探索出一条煤矿智能化发展新模式。集团旗下兴隆庄煤矿、东滩煤矿、发耳煤矿分别通过国家级、省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矿井验收。

为推动智能化开采装备升级,兖矿集团将“重装备、高可靠性、自动化、用人少”确定为智能矿山建设的主攻方向,组建国内首家煤矿智能开采试验中心,加快搭建集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测试、试验、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集团先后投入30多亿元,研发出适用于0.65米至8.2米不同煤层条件、具备较高智能化水平的系列化综采(放)成套关键技术及装备,相继建成一批智能化开采示范工作面。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智能开采技术探索与实践的煤炭生产企业,兖矿集团与国内外上百家知名科研院所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他们整合优势研发资源,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加大“外脑”引进力度,牵头或联合承担多项国家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早在本世纪初,兖矿集团就以先进综放技术为依托,在地处山东省兖州市西南部的兴隆庄煤矿首次将电液控制系统应用于综放液压支架,并发明了适宜自动化开采的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液压支架,实现了综放自动化开采技术的重大突破。集团与天地科技公司通力合作,推动电液控制系统国产化,开创了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向世界先进采矿国家技术输出的先例。针对较薄及中厚煤层,兖矿集团开发了适应智能开采的18段截割工艺,在传统采煤机截割工艺基础上,通过提升传感系统精度与可靠性,实现全作业循环的自动化智能截割。为推进智能化开采,兖矿集团还设计推广了顺槽超前液压支架成套自动化支护装备,实现了支架与运输机、转载机、皮带机尾智能协同支护与运移;发明重叠侧卸机头卸载装置,为薄煤层智能化开采创造了条件;创新研制出胶带输送机落地式与吊挂式折叠机身,配套永磁电机变频自动胀紧系统,满足了工作面高速推进的要求。

瞄准“少人化”发展目标,兖矿集团接连实行装备换人、技术换人、管理换人,分类推进矿井限员管理,以当前国内顶尖技术水平为基准,制定兖矿集团标准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施方案。按照计划,集团将于今年内规划建设18个智能采煤工作面和14个智能掘进工作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