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从山寨苏联说起 中国坦克研发的忐忑之路(1)

[一:翻版老大哥的坦克]

受历史原因和“老大哥”苏联的熏陶,中国军队有着非常强烈的坦克情节。1949年建国后不久,中国就向苏联买了10个团的坦克,T-34/85由此成为新中国装甲部队最初的主力。中国还对T-34进行了少量仿制,仿制型被称为58式中型坦克。不过因更先进型号的出现,解放军很快放弃继续改进这款二战时代的坦克。图为1951年国庆时受阅的T-34/85坦克。 )

1955年,中国获得了当时苏军主力坦克T-54A的图纸,决定以此为基础量产本国主战坦克。1958年首辆仿制型下线,次年定型,这就是著名的59式主战坦克。当时的解放军并未意识到,在之后数十年里,59坦克将是中国唯一堪用的陆战主力。图为1959年,59式坦克方阵首次亮相建国10周年阅兵。

[二:自己研发]

对苏军的恐惧促催生了一系列坦克计划,但国内孱弱的工业基础却注定了这些计划的失败。图为今日保存在军博的苏军T-62坦克。

同样在1967年启动的WZ122中型坦克项目是另一个“放卫星”的受害者,它预定当59式坦克的“接班人”。1969年底,指标升级为抗衡苏军精锐的T-64坦克。由此孕育出的成果就是采用的液压传动、液压辅助转向与液压悬挂系统(简称“三液”),装备120毫米主炮,配4枚反坦克导弹的WZ122A样车。

WZ122A侧面,注意它松弛的履带,此时悬挂系统处于“卧倒”状态。WZ122A的液气悬挂系统能像今天的先进主战坦克那样做出高难的原地俯仰动作。不过,造出样车不代表能量产,测试结果证明WZ122A技术过于超前,以中国的工业实力根本无法量产这种“梦幻坦克”。

[三:后现代的WZ122]

中国坦克研制才算终于回到正常轨道上来。70年代末,随着与西方关系转暖,国内又获得了引进先进坦克技术的渠道。中国军工用西方技术改进69式坦克,研制成79式主战坦克。79式坦克的105毫米炮虽是西方二线技术,仍远强于当时的国内产品;另外,西方电子设备也让中国坦克的索敌能力和射击精度有很大提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