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建设者说:这里,不一样

武宪民和葛凤彩是一对夫妻,他们来到这个项目工地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丈夫武宪民是木工工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安装模板,妻子葛凤彩是一名零工,平常给丈夫打打下手,辅助丈夫工作。李兆民摄

武宪民正在用尺子丈量两个模板之间的的距离。“模板支设的工作是为混凝土浇筑打基础,做不好会影响下一个工序的正常进程。”李兆民摄

夫妻俩从山东聊城来到雄安,很少回家,见不到上高中的孩子,想孩子的时候就跟孩子打视频电话,“出来挣钱就是为了让孩子安心上学,在视频电话里我们就想看看孩子,问问孩子有什么需求,生活学习情况怎么样”。“今年我们俩可以回家过年,准备给孩子买一身新年衣服,孩子一定很开心。”葛凤彩笑着说。李兆民摄

任洪福是河南商丘人,2019年12月忙完北京大兴机场的建筑工作后直接来到雄安工作。他是一名电焊工,每天的任务就是焊接钢筋。他说,在雄安工地的食宿条件提高了很多,以前在别的工作点没有空调,也没有洗澡间,这里都有,一天三餐全免,生活水平改善了。李兆民摄

北京第四中学雄安校区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建设。李兆民摄

木工工人正在进行安装模板的工作。该项目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夏明威说,不仅要在外部的保护措施上做好管理和监督,比如工人进施工场地之前一定要带好安全帽等,而且要引导工人自身自觉增强安全意识,让“注意安全”内化于心。李兆民摄

“最大的问题就是天气太冷,衣服穿得很厚,行动很不方便。但是我们也都加劲干,这将来是孩子们上学的地方,我们不能耽误工期。”任洪福说。李兆民摄

郝继利今年29岁,来自河南濮阳,是一名塔吊工人。塔吊的自动升降是依靠塔吊上方的液压装置完成,“刚开始上去会感到害怕,后来慢慢习惯就好了。”他说。李兆民摄

项目经理陈昊在施工现场检查工作,确保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他说,该项目工程体现了绿色建造和智慧建造,避免产生建筑垃圾和节省不必要的资金,设置了智慧工地施工平台,用三维动画模式为工人模拟展示施工过程和工作细节。项目组供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