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建机电实务技术部分梳理-电气工程安装-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

这部分整体读几遍理解,文字加粗部分尽量记忆。

一、架空线路施工程序及内容

架空线路施工的一般程序:线路测量→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放线架线→线路连接→线路试验→竣工验收检查 。

(一)线路测量

进行线路标桩的检查,按直线塔杆、位移角度杆塔、无位移角度杆塔、不等高腿杆塔等形式杆塔基础的不同要求测量定位。

1. 直线杆塔顺线路和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要求。

2. 转角塔杆、分支塔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应符合要求。

(二)基础施工要求

1. 电杆基础坑深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双杆基坑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偏差不应大于20mm。

3. 电杆基坑采用底盘时,底盘的圆槽面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

4. 电杆基础采用卡盘时,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土壤分层夯实。安装位置、方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杆塔组立要求

1. 电杆的整体组立

混凝土杆整体组立的步骤:电杆焊接→组装横担和绝缘子→立杆准备→整体立杆。

(1)横担和绝缘子的安装

横担安装应平正,符合规定。绝缘子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绝缘子在安装前应逐个进行绝缘电阻测定。

(2)整体立杆

杆立好、两侧拉线固定好后,应立即用经纬仪从正面和侧面同时进行找正,安装卡盘和进行回填土。

2. 铁塔组立

(1)铁塔组立方法

铁塔的组立方法分为两大类:整体组立法和分解组立法。整体组立法包括倒落式人字抱杆法、座腿式人字抱杆法等。分解组立法包括内、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倒装组塔等。

根据现场地形及确定的立塔方法来确定地面组装方法。

(2)铁塔施工方法

目前的输电线路施工中,主要采用的分解组塔的施工方法,有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法、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法。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法的特点是不受铁塔周围地形的影响,减少了因设置锚桩所需要的工具及工作量。可以同时进行双吊,提高了施工效率。

(3)螺栓的紧固

目前的铁塔均采用螺栓紧固,螺栓的紧固程度对铁塔的组装质量影响较大。紧固程度不够,铁塔受力后部件会较早产生滑动,对结构受力不利。

(四)放线架线

1. 线盘架设

放线时,将轴杠两端放在线架的托架上。调整放线架,使其两端一样高,并使线盘脱离地面。放避雷线(钢绞线)时,可把该导线套入放线盘上进行。

2. 放线要求

(1)放铝线或钢芯铝线时,应在每根电杆的横担上预挂3只开口滑轮,待导线拉至每根电杆处,用绳子将导线提起,嵌入滑轮。继续拖拉导线时,使其沿滑轮移动。

(2)导线应一根一根地施放。线盘处应留有经验的人员看守,负责检查导线质量。

(3)放线时应有可靠的联络信号,沿途还要有人看护导线,使其不受损伤、不打环扣。

(五)导线连接要求

1. 每根导线在每一个档距内只准有一个接头,但在跨越公路、河流、铁路、重要建筑物、电力线和通信线等处,要求导线和避雷线均不得有接头

2. 不同材料、不同截面或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连接,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

3. 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 90%,电阻不超过同长导线电阻的 1.2 倍。

4. 耐张杆、分支杆等处的跳连线,可以采用 T 形线架和并沟线夹连接

5. 架空线的压接方法,可分为钳压连接、液压连接和爆压连接

这一部分中文字加粗的部分需要掌握。

(六)线路试验

1. 测量绝缘子和线路的绝缘电阻

(1)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的绝缘电阻测量

1)每片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300MΩ;

2)35kV 及以下的支柱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500MΩ;

3)采用2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可按同批产品数量的 10%抽查;

4)棒式绝缘子不进行此项试验。

(2)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

1)35kV 及以下的支柱绝缘子,可在母线安装完毕后一起进行试验,试验电压应符合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的规定;

2)35kV 多元件支柱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值应符合规定,测量并记录线路绝缘电阻值。

2. 测量 35kV 以上线路的工频参数可根据继电保护、过电压等专业的要求进行。

3. 检查线路各相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4. 冲击合闸试验

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 3 次。

5. 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6. 导线接头测试

(1)电压降法:正常的导线接头两端的电压降,一般不超过同样长度导线的电压降的1.2 倍。

(2)温度法:红外线测温仪,可距被测点一定距离外进行测温,通过导线接头温度的测量,来检验接头的连接质量。

(七)竣工验收检查

1.杆塔直立,横担与线路中心垂直;

2.杆塔全高误差值及杆塔根基误差值符合设计要求;

3.拉线紧固,受力情况平衡;

4.拉线坑、塔杆坑符合填土要求;

5.检查弧垂、绝缘子串倾斜,跳线对各部的电气距离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6.线路导线电阻不超过规定值;

7.线路的绝缘电阻符合规定值;

8.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冲击合闸3次,无问题。

读几遍理解吧。

二、电缆线路的敷设

(一)室外电缆线路敷设要求

1. 直埋电缆敷设要求

(1)直埋电缆的埋深应不小于 0.7m,穿越农田时应不小于 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2)直埋电缆一般使用铠装电缆。在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两端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3)电缆敷设后,上面要铺 100mm 厚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以外各 50mm,或用砖代替混凝土保护板。

(4)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 50~100m 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5)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要有铸铁或混凝土保护盒。接头下面应垫以混凝土基础板,长度要伸出接头保护盒两端600~700mm。

(6)电缆引入建筑物、隧道时,要穿在管中,并将管口堵塞,防止渗水。

(7)电缆互相交叉,与非热力管和管道交叉,穿越公路时,都要穿在保护管中,保护管长度超出交叉点1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250mm,保护管内径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8)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直埋电缆敷设要求,尽量作为常识进行记忆。

2. 排管电缆敷设要求

(1)电缆排管的敷设

1)电缆排管可用钢管、塑料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但管内必须光滑;

2)按需要的孔数将管子排成一定形式,管子接头要错开,并用水泥浇成一个整体,一般分为 2、4、6、8、10、12、14、16 孔等形式;

3)孔径一般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应不小于 100mm,控制电缆孔径应不小于 75mm;

4)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上应不小于 500mm;一般地区应不小于 700mm;

5)在直线距离超过 100m、排管转弯和分支处都要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井坑应有不小于 0.1%的坡度,以便管内的水流入井坑内;

6)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

加粗部分记忆。

【补充】单芯电缆穿钢管,在电流运动时,电缆自身会产生磁场(电场),会使钢管变为铁芯,消耗电缆所载流的电能。另外,交变的磁场本身,会阻碍电流的通过,严重时,会发热、起火,影响电缆的安全运行。 同一根钢管,穿过同一回路的所有线芯,就不会发生上述现象。

(2)电缆保护管的敷设

1)在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或墙壁处,从地面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

2)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

3. 电缆沟或隧道内电缆敷设的要求

(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2)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 1 层;桥架上不宜超过 3 层。

(3)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与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

(4)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 2 层。

(5)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1m 用绑带扎牢。

(6)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还应将盖板缝隙密封。

加粗部分记忆。

(二)电缆(本体)敷设要求

1. 电缆敷设前的检查

(1)电缆通道畅通,无堵塞,排水良好。隧道内照明通风符合要求。

(2)电缆型号、规格、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

(3)充油电缆的油压不宜低于0.15MPa,所有接头应无渗漏油,油样应试验合格。

(4)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匹配。

(5)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6)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7)电缆封端应严密,并根据要求做绝缘试验。6kV 以上的电缆,应做交流耐压和直流泄漏试验;1kV 以下的电缆用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

2.电缆施放要求

(1)人工施放时必须每隔1.5~2m放置滑轮一个,电缆端头从线盘上取下放在滑轮上,再用绳子扣住向前拖拽,不得把电缆放在地上拖拉。

(2)用机械敷设电缆时,应缓慢前进,一般速度不超过15m/min,牵引头必须加装钢丝套。长度在300m以内的大截面电缆,可直接绑住电缆芯牵引。敷设时不得损坏保护层。

(3)用接线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应符合相关规定。充油电缆总拉力不应超过27kN。

(4)穿入管中的电缆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3.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

(1)并联敷设的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2)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拖置固定。

(3)直埋电缆接线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

4.标志牌的装设

(1)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

(2)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3)标志牌规格宜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还是多读几遍,重在理解。

(三)电缆线路绝缘电阻测量和耐压试验

1.绝缘电阻的测量

(1)1kV及以上的电缆可用2500V的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不同电压等级 电缆的最低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规定。

(2)电缆线路绝缘电阻测量前,用导线将电缆对地短路放电。当接地线路较长或绝缘性能良好时,放电时间不得少于1min。

(3)测量完毕或需要再测量时,应将电缆再次接地放电。

(4)每次测量都需记录环境温度、湿度、绝缘电阻表电压等级及其他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正确判断电缆绝缘性能的优劣。

2. 耐压试验

(1)耐压试验用直流电压进行试验,试验电压标准应符合要求。

(2)在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的同时,用接在高压侧的微安表测量泄漏电流。三相泄露电缆最大不对称系数一般不大于2。对于10kV及以上的电缆,若泄露电缆小于20μA,其三相泄露电流最大不对称系数不作规定。

重在理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