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行业靠 的 不 仅 是 经 验,同样需要 创新。”这是47岁的 李太平总结出的经 验。在汽修行业,他 干过机修工、涂装 工、质检员,依靠的 不仅是娴熟的技术 和丰富的经验,更多 的是不断钻研和创 新。在20多年的工 作中,他曾3次改装 设备、改进技术,不 仅提高了劳动效率, 还为企业节省了近 20万元的成本。
李太平改造了公司集中供气系统,节约了8.5万元的资金
做上千次实验 调制出常用漆最佳比例
李太平的父亲是一名汽 车修理工,他从小就跟在父亲 身边打转,成了小帮手,耳濡 目染不仅勾起了他的兴趣,也 学到了一些技术。1993 年高 中毕业后,李太平进入原巴中 县汽车运输公司修理厂,成为 一名汽车修理工。
“真正从事这个行业,才知 道没有那么简单。”李太平说, 每天除了吃饭休息,空余时间全 耗在了修理厂,要么追着师傅问 东问西,要么自己埋头摸索。
李太平说,他最初干的是 涂装工,通俗点说就是喷漆。 那时的漆只有几种基本颜色, 很多车的常用色都需要调漆, 而且过一段时间可能因为比 例 不 对 成 了“ 大 花 脸 ”或 开 裂。 “喷漆讲究平整度、色泽、 亮度,喷不喷得好一眼就能看 出来,要是做不好不是砸招牌 嘛。”他说,当时的客车有图 标、腰带设计等图案,至少有 七八种颜色并且很少是基本 色,为了掌握不同颜色的用漆 比例,李太平按照各个比例做 成色板,调漆、晾晒、对比、记 录、观察……花费了一年多的 时间,做了上千次实验,最终 确定了 20 多种客车常用漆调 制的最佳比例。
三次改进汽修设备
为企业节省大笔资金
2007 年左右,汽车维修用到的千斤顶是最小 型的,需要手动操作,要将车升到一定高度至少需 要两个人忙活半个小时。能不能改进一下让它使 用起来更省时省力呢?
“原理都差不多,改造的难度也相对较小。”李 太平说,最关键的一步在于怎样确保密封性,不能 让液压油漏出,花费了近半年时间来计算数据,然 后到加工厂定制制作。 “使用新的千斤顶,举升大 客车一个人就能完成,时间不超过10分钟。”李太 平说,最后制作了 15 台这样的千斤顶,在厂里推 广使用,为企业节约了7万多元的设备购置资金。
“以前使用风暴(拆装螺丝的设备)这些设备都 是用电,工业用电哪有天然气用着便宜。”2014年, 李太平在外地参观时,发现不少新建修理厂使用的 是集中供气系统,利用天然气使设备工作。 “不仅风 暴是用的天然气,千斤顶也是用的气压千斤。”
如果要购买这套设备,至少需要花费10多万 元。李太平想着自己改造一个供气系统。经过查 阅资料、与工人沟通,他想到了闲置的 CNG 气 瓶。 “都是起一个承压、储存的作用,用气瓶在原理 上没问题。”经过近两年时间研究,他将 9 只闲置 的 CNG 气瓶制作成了压缩空气储气瓶组,一头连 接打气泵一头连着使用设备,改造后经过实验,风 暴、千斤顶等设备都能使用天然气,自动化操作节 省了不少劳动时间。他改造的公司集中供气系 统,只花费了2万元左右,为公司节约了8.5万元左 右的购置资金。
此外,由于镗床只能适应东风和解放牌的车 型,随着车辆型号的增多,原先的镗床已经不适 应。李太平利用闲置车床改装制成了汽车制动鼓 专用镗床,适用于多种车型,为企业节约了 3 万多 元的成本。 “但由于经济效益原因,改装的镗床后 来也被淘汰了。”李太平说。
“时代在变,要不断创新才能不落后于别人。” 现在,李太平仍然在捣鼓汽车和维修的零件设备, 进行改装改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