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30榀,假期不减产!这个“智慧梁场”新技术很有亮点→

10月1-4日,省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杭绍甬7分部预制场内,上百名工人分布在33条梁板预制化流水线上,4天时间完成了117榀T梁的生产。

“能日产30榀梁的梁场,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能在节假日‘少人’的情况下,保持常规产量更是难得。”杭绍甬7分部工区主任吴宇奔说,“这得益于我们采用《预制梁板工厂化生产线建设和预制生产技术指南》这项新技术。”

据悉,《预制梁板工厂化生产线建设和预制生产技术指南》为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与杭绍甬7分部共同编制,今年8月作为行业指导规范正式公布,并在全省推广运用,该技术指南的核心为“移动台座+液压模板+调温养生+两阶段张拉”工艺。

杭绍甬7分部的新技术新在何处?

走进杭绍甬智慧高速预制场内,机械手臂四处挥舞、半成品“一键”即推送到下一道工序、蒸汽养护箱内“云雾缭绕”……工人、机器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抓紧作业,如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现场我们可以看到2个关键词,‘自动化’和‘流水线’。”吴宇奔介绍。钢筋的弯曲和剪切均由自动化设备完成,不仅效率高,精度更可控制在“毫米”级别;半成品钢筋再由焊接机器人完成模块化加工,梁板骨架片可由原来的5人5片/天,提升到1人9片/天,人员减少了,效率提升了近一倍, 验合格率可达到100%;骨架完成后放置在移动台座上,“一键”即推送到下一工序;梁板养护采用蒸汽养护,恒温、恒湿,仅需20小时左右即可达到张拉强度要求。

“快”也是新技术的最大优势。传统的梁板预制需耗时7天左右,而采用新工艺后仅需24小时。在流水线生产模式下,可同步进行不同梁板生产,还可节约20%的人力成本。

新技术另外一项优势是“节约用地”。杭绍甬7分部共有11个车间,33条梁板工业化流水生产线,占地仅461亩。因为采用移动台座,仅需132个台座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如采用传统固定台座预制,需要264个台座,占地也需扩大一倍。

“采用新技术后,杭绍甬7分部预制梁生产实现了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减少人员投入的同时,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接下来,杭绍甬7分部将继续优化关键技术参数,深挖技术应用价值,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从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吴宇奔表示。

文|林木 王艺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