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家门口就业 脱贫致富新希望

产业是脱贫的重要途径,兑镇镇圪卓头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发展铝袋来料加工产业与精准扶贫对接,让贫困户和农村闲散劳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了就业增收、照顾家庭两不误。

王永文

孩子们都结婚呢,到结婚年龄,钱需要的多呢,人就要动呢,不能歇下,能动就行,能挣多少挣多少。

有想工作的心,可没有能工作的地方。巧的是,村委和村里的老党员正商量着寻找一个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帮村里的贫困户和闲散劳动力解决工作的问题。考察中,大孝堡乡兴和塑料厂加工铝袋的项目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兴和塑料厂圪卓头加工厂负责人 王生荣

我去了考察发现都是妇女,一个月3600块。后来一想,村里的妇女们都歇的呢,这是个好项目。

说干就干。用村里一所700平米闲置不用的旧学校当厂房,老党员王生荣筹集资金硬化地面、安玻璃、装电线。通过与兴和塑料厂合作,对方提供缝纫机、液压机等加工设备,圪卓头的铝袋加工厂就这样办起来了,当时就有40多名妇女 名。

将半成品铝袋用缝纫机扎上顶盖和底子,再往中间扎三条固定带,一个铝包就算成型。再经过鼓风、覆膜、液压成型等工序,铝袋就成了最终产品,可以送到氧化铝企业使用了。虽然上班只有十来天,妇女们的技术还不太熟练,但她们依然为这份新工作而感到高兴。

赵俊莲

人思想上总觉得是吃了饭就着急的有事情干了。不然在家没事干从思想上就轻松。不管怎么样,一吃饭,咱心里就是要上班了。

王永文

这活计就行,农闲时候就能做。这不限制时间,妇女们送完孩子一来,做饭时间就回去了,礼拜天就照顾孩子们,就歇下了。

兴和塑料厂圪卓头加工厂负责人 王生荣

因为离村子近,人们吃了饭想迟想早都能。晚上想做都能,迟来的,迟走的,晚上加点班也方便。这个地方又有暖气,又在村子的中心。

灵活的就业方式,不耽误照顾家庭,不再只是围着锅台、孩子转,还能拿到工资,这个来料加工受到圪卓头村居民特别是妇女们的欢迎。

村干部介绍,妇女们因为还不熟悉铝袋加工的手法,现在有的一天只能做五六个,像赵俊莲夫妇搭档起来一天能做二十个。每加工一个袋子,厂里付给工人两块钱。为保证大家的劳动热情,前两个月,厂里还会另外给工人三百块钱的补贴。

兴和塑料厂圪卓头加工厂负责人 王生荣

怕挣得少了人们不干了呢,只补助两个月,他们也就熟练了。按照我考察,一天有做六十个的,(熟练以后)按平均做40个,村里的妇女一个月做上25天,挣上两千块,也行了。一出门就能挣这个钱,就不用这里那里地跑了。

有份工作就有份收入,靠自己的踏实肯干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对于贫困户来说,也就能逐渐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脱贫的信心更足。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圪卓头村发展铝袋加工产业,改善了村里贫困户和农村妇女们的生活。村两委表示,在产业脱贫上将下一番“绣花功夫”,把现有产业做好的同时进一步拓宽领域,给村民们提供更多致富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兑镇镇圪卓头村党支部副书记 王永成

今年我们村将继续借助上级产业扶贫的政策,着力谋划我们村的产业发展,使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尽快解决发展问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