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时是兵营的马棚,到了新中国却成为航空仪表的摇篮!

战斗机在飞行中,要不断感知外界的温度、湿度、速度、方位,这就涉及到战机上的各种敏感原件,相对于我们经常看得到的雷达、平显、大屏幕综合显示装置之外,战斗机还要用到很多大气数据系统、传感器及弹性元件,它们的重要性,直接关系战机能否正常飞行。而中国最有名的战斗机航空仪表与传感器、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生产商,就是被誉为“中国航空仪表摇篮”的新中国第一家航空仪表制造厂—— 中航工业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即原来的221厂)。

今天的中航工业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紧邻着太原市并州南路和二营盘街。而太原人都知道二营盘街实际就是解放前日伪建造的旧兵营。而新中国第一家航空仪表制造厂就是在日伪军队旧军营的马棚中诞生的。

今日221厂外景

221厂是1954年由军委民航局太原第一航空机械修理厂与南京511厂特设车间(1954年改为 221分厂)合幷建成。221厂的成立涉及到天津、南京、太原三个城市。

1950年6月军委民航局在天津机场设立一个航空机械修理厂,负责检修国民党败退时留下来的飞机和两 航起义的一部分飞机,以适应当时民航飞行的需要。但很快,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天津航空机械修理厂奉命迁至太原。

1950年12月政务院决定将太原市南门外的日伪旧兵营二、三营盘及大营盘一家在马棚里做火柴的旧地划归民航局使用。1951年1月8曰,民航局与太原市和山西省军区在搬迁来的天津航空机械厂基础上筹建航空机械修理厂。1950年9-10月间,民航局调来的部分干部和在天津学习的两航起义人员在于辉政委率领下开始组建该厂。

当时二、三营盘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野兽出没,大营盘火柴厂则全部是利用旧兵营的马槽和马棚。军委民航局指令太原航空港工程处和建厂筹备人员共同努力限于3月15曰将马棚和马槽检修完毕,4月16日完成输变电工程,4月20日完成管线敷设。到5月.1日,仅用了不到9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4051平方米生产场地的修建工作,基本具备了开工条件,开始担负美式发动机和仪表、电器、附件、螺旋桨、液力(液压装置)等检修任务。但大部分科室及部分辅助车间仍在旧马棚内进行工作。但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221厂已经开始从飞机修理转向航空机械仪表,开始试制空速管和磁罗盘。

另外在南京还有一个221分厂。这个分厂原来属于511厂,是一个担负建国初华东空军部队各型飞机的仪表、电器、军械、瞄准具、无线电制造的特设车间。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车间在技 术上有很大的提高,能修理各型苏式仪表、电器、 无线电、瞄准具成件,幷能制造部分配件,包括陀螺转子的平衡,线圈绕制,各种条形和环形电位计的手工绕制,刻度盘的加工以及一些专用测试设备的制造和改装等。该车间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满足了部队特设修理任务的需要,保证了部队战斗飞行,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爭。

221厂厂区内景

1954年1月,这个特设车间从511厂分离出来,成为221的分厂。然后在1954年3月,南京221分厂迁往太原。至此,中国第一个航空仪表厂在太原旧军营的马棚中诞生。

接受航空仪表试制任务,对221厂来说是一项十分艰互而光荣的任务。首先,当时的物资条件极不适应。用作厂房的日伪旧兵营的马棚系砖木结构,矮小阴暗,柱子上的马龄标记都还明显存在。虽有大小设备六十多台,但都很陈旧。测试设备、仪器、精密机床等几乎沒有,无法按产品技术要求布置工艺流程。尤其困难的是,对苏式航空仪表的制造技术十分生疏。

221厂生产的压力控制器

但221厂全体人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试制成功了一大批航空机械仪表和电动仪表,包括各种压力讯号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空速表、速度表、压力表等等航空仪表。在试制过程中,锻炼了大批千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生产和技术计划、经济核算等各方面都积累了比较系统的经验。大量新仪表的试制成功,使我国第一个航空仪表工厂在困难中迈出了一大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