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村民白贤模返乡办厂引发返乡创业热潮

新华 贵阳4月7日电(通讯员 陈光昌)清晨,天还没有大亮。白贤模与两个工人将客户预订的室内门装上车,给客户送“门”上门去了。

白贤模,天柱县社学乡金凤村金山片村民。2013年,他投资80万元在社学乡社学村建起了“六扇门门业”,专门从事室内的各种钢门加工。凭着优越的地理优势,精湛的制门技术,周到的服务态度,经过3年的打拼,他的钢门加工厂由“夫妻厂”发展到“大工厂”。工人由最初的他夫妻二人发展到如今的近50人。业务遍及天柱县城及周边16个乡镇。固定资产也发展到了200多万元。

南下学技技艺精

2003年,白贤模和妻子烤酒养猪失败后,他和妻子到深圳一家门业公司打工。夫妻俩起早摸黑,边做边学,不懂就问。学得了做门的一整套技术,做门用材了如指掌。液压剪板、冲锁口、冲角、折弯、胶合、冷压、粘贴门套、螺门套槽、拼装等技术烂熟于胸。做门的所有工序都胸有成竹。夫妻俩做门能独当一面。俗话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04年因工厂扩大规模,需增加一条生产线,需要领班。白贤模毛遂自荐,独自向工厂老总演示了一遍钢木门生产线的所有工序,而且生产出了一扇门。生产钢门的步骤丝毫不差,生产出来的门光滑细腻,纹路清晰,质量合格。老板当场决定让白贤模当领班。当领班后,白贤模对工人要求非常严格,门板的宽厚,锁孔的大小,套槽的深浅,都严格按照规格来做。哪个工人做事马虎,他就叫工人“吃不了就兜着走”。功夫不负有心人,白贤模带领的那条生产线因成绩突出,年底被评为工厂模范生产线。2006年6月,白贤模荣升为工厂主管。2009年,白贤模升为总经理,并一起入股在广州惠州开分厂。厂里的生意异常火爆。

六扇门落户社学

天柱县城镇建设如火如荼,美丽乡村建设遍地花开。城镇农村,新房子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高质量的室内门的需求量猛然增长。2012年6月,白贤模去他大哥家里玩,发现他大哥家的钢木门做工不细,质量不好,价格还昂贵。他想,大哥花一分钱买不到一分货,太吃亏了!

过后,他开始针对钢木门等门类做市场调查,调查后发现,天柱没有批量生产钢木门的工厂,钢木门都是从外地运成品过来销售。几经思考,凭借10多年扎实的做门功底,加上在惠州分厂当总经理时的管理经验,他最终下决心自主创业,生产钢木门。

说干就干。2013年,白贤模投资80万元在社学乡社学村建起了“六扇门门业”,专门从事室内的各种钢门加工。还得到了政府“3个15万”政策的支持,“六扇门门业”在社学村落地生根。

家门口解决就业

2013年6月,白贤模的贵州省天柱县六扇门分公司挂牌成立后。他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投群众对实木门的偏爱,新开发出一种既美观又时尚的杉木免漆门,弥补了过去杉木门颜色单一、易开裂、晴天松雨天紧等缺陷。

白贤模的室内门质优价廉,产销两旺。年产钢木门3万套,零售价550元/套,年总产值1650万元,营业税近5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6个。

厂里的工人说, 他们40多号人都是金山、平甫、长团、红卫、芹香等村寨的农民,为了接送孩子读书,照料家中老人,都来到白老板的厂里上班。厂里的工人,有的负责生产,有的负责销售,有的负责运输,有的负责安装,有的负责搬运,月薪4000元左右,除了家里的开销,还有结余。在外打工,不但难找事做,就是找到事做,工资低,活路苦,还无法照顾家人。

引发返乡创业热

一朵花开百花香。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家过春节时,看到白贤模办厂成功后,纷纷效仿他返乡创业。

凤城镇团结村的陆小琴,厌倦了在外打工的日子,看到白贤模办厂成功,服务城乡千家万户,自己在拦河坝建起了占地30多亩的养殖场,从舌尖上的安全服务城乡居民,服务涌入为城乡建设的农民工,年出栏销售4.8万只鸡,收入30多万元。

凤城镇街上的杨芳,多年在外打工均没有什么收益,看到白贤模借着城乡建设风起云涌之机,返乡创业做得红红火火,心里羡慕不已,独辟蹊径,投资10多万元开办起了快捷快递公司,为城乡建设收发物资,每天收发货物70多件,家解决就业5人,每人月工资平均2800多元。

社学乡平甫村的陈光涛,受到白贤模的影响,看准城市建设人潮涌动的商机,也回家建起了蔬菜基地,种植蔬菜40多亩,专门从事白菜、萝卜、辣椒等种植,年收入10多万元。

返乡青年创业商会负责人说,白贤模借着城乡建设的大气候创业成功,确实影响了不少的青年人,全县返乡创业的青年已达60多名。创业行业涉及电子、互联 、服装、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民族特色食品、旅游、影视、电商推广等行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