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裂果的表现和原因:
一、顶裂:
认为幼果顶裂是指脐部开裂,严重时会露出种子,这是早春西红柿经常出现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在幼果第1-3穗果实上。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苗期夜温过低,花芽分化不良所致。西红柿第1-3穗花芽分化期一般在2-7片真叶期,这个阶段的低夜温容易使光合产物较多地积累在正在分化的生长点上,从而导致分化出多心室的畸形花。特别是夜温长时间低于8℃就会大量出现畸形花,以后容易发育成畸形果。在生产管理中,花芽分化期夜温不宜长期低于12℃,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可采用温室育苗、盖比较厚点的草帘、大棚内套小棚或者二层膜,确保晚上温度不低于10-12℃。
2、硼肥不足。在花芽发育、开花及幼果膨大过程中,硼供应不足,花期发育不良,果实细胞嵌合力度欠佳,加剧了果实的顶裂。
硼是一种微量元素,作物需求量虽少,但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花芽分化。因此,在作物花芽分化期一定要注意冲硼肥,可在西红柿开花前后叶面喷硼砂400倍液或速乐硼1200倍稀释液。
3、点花激素浓度过大。坐果期间使用激素浓度大,促使幼果加速细胞分裂,在幼果自身光合产物积累不足、内源激素不协调的情况下,轻者出现果实尖顶、大花脐,重者出现幼果开裂、露籽,丧失商品价值。
点花时要根据花的质量,棚室的温湿环境,辅助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剂,避免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幼果顶裂等畸形果的发生。
二、环裂
由于西红柿受外界环境(局部高温)或外力的刺激下形成的。这种情况,一般通过人为调节及控制是可以避免的。
三、纵裂
果蒂处开始纵向开裂。主要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压过大传导到果蒂处造成的。
四、皲裂也叫蚂蚱纹裂
出现上述不同症状的裂果,在明确了裂果原因后,只要加强精心管理,都可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预防目的。
一是改变浇水模式: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或小水勤浇。
二是改变整枝方式:改单杆整枝为多杆留枝;改打侧枝为留部分侧枝或侧枝留1叶后摘心。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如下因素影响
1、品种特性。一般来说,果皮偏厚、耐运输的品种,环裂稍微差一些;果皮薄的品种则出现环裂显得相对严重。
2、放风不适宜。棚室昼夜温差大。果面、叶片易出现结露现象。若果面结露较多,早上突然放风,果面水分迅速蒸发,易出现“风骚果”,表现为果面环裂。因此,建议菜农在上午温度达27-28℃时,等果面结露消退后再开启通风口,这样有利于减少裂果。
3、肥水供应不均衡。西红柿点花后7-20天是果实迅速膨大期,需要进行充足的水肥供应,以提高产量。若出现旱涝不均,果实容易出现环裂现象。因此,西红柿进入膨果期后,根据棚室土壤墒情,及时追肥浇水,避免忽旱忽涝。
4、摘果过晚。果实后熟期有一个膨大的时间段,若不及时摘果,容易出现纵向的细小裂口;若摘果过晚,则会出现从果柄向下延伸的长裂口。
5、喷药时温度偏高,造成药液挥发快,致使果面残留药液浓度升高,刺激果皮产生裂口,形成裂果。
防止西红柿裂果措施
1、果实膨大初期:保持土壤湿润,控制棚内湿度,不可忽干忽湿,防止强光直射果面,造成果皮老化。尤其转色成熟期,避免大水漫灌,避免冷风直接吹在果实表面。
2、补充钙肥预防裂果。在苗期和植株生长阶段连续喷施300倍的牛奶或豆浆;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喷施氯化钙溶液或含钙复合微肥水溶液。
3、果实长足原大至转色前期,可提前采摘,让其慢慢自然转色,一般不会裂果。
通过以上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轻西红柿裂果,提高商品率,稳定增加收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