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班长很靠谱
作为整个班组的“头头”,韩宝柱却是15个人里岁数小的。韩宝柱心里默默给自己施加压力,一定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大家相信自己,让大家看到自己带领班组做好工作的决心和能力。
煤矿的掏窝工作中回错了一根柱子,旁边的柱子可能就没法再回了,给生产也带来一定的影响,正因如此,每次这项工作都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工人来操作。一次,韩宝柱将这项工作交给了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由于工作面水特别大的关系,这名工人却现场给韩宝柱出起了难题,连连抱怨没法进行工作。看着大家带着探究的眼神,韩宝柱一个人将这项工作完成了。看着没有丝毫差错的操作,大家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从表情上韩宝柱看到了信任。此后,韩宝柱再安排工作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为了保证设备检修质量,韩宝柱在班组内实行了责任分工管理制度,给每名员工划分了“检修责任区”,把员工自主管理责任区内的设备检修质量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促使员工想方设法“彻底根治”自己责任区内的设备故障,有效地解决了因检修责任不明确导致的处理设备故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应急行为。几年来,该班组设备检修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为实现安全高效回采奠定了基础,做好了保障。
团结才有大能量
韩宝柱重点加强了安全无把握人、家庭困难员工、有红白喜事等三种人群的教育和管理,采取谈心、家访、帮扶的形式,随时掌握工友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每年到了农忙季节,韩宝柱都会约着工友们到有农活的工友家里帮着干活,谁家有事情需要人手了,韩宝柱准是第一时间和工友们赶过去帮忙。慢慢地,除了工作,大家之间走动得越来越频繁了,了解越来越深了,关系也处得越来越好了。在韩宝柱看来,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班组应该有的气氛和环境。“大家相处得和睦,心情也好,干活也干得愉快,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头。”
然而,人与人相处起来难免有闹别扭的时候。一次,一名工作时间不长的工人和一名老工人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吵了起来,还动了手。韩宝柱了解到这件事后,亲自找到了这名年轻的工人说:“上班一天,你们俩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比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哪有那么多解不开的疙瘩啊。”几番劝阻后,第二天,韩宝柱接到了这名年轻工人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听着工友略带羞涩地表达着自己想要向老工人道歉的意思,韩宝柱感到阵阵欣慰。第二天一大早,韩宝柱陪着他一同到这名老工人家中,真心实意道歉,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这两人主动互相帮助,关系越来越融洽,整个班组工作的氛围也越来越好了。
重视安全更用心
韩宝柱说,最痛心的一件事就是刚当班长时出的一次事故,那是自己从担任班长以来出过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事故。当时一名工人因为操作失误伤了眼睛,得知天天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工友没有保住受伤的眼睛,韩宝柱深受触动,想起这件事,总觉得特别不得劲儿。韩宝柱就暗暗发誓一定不能再出一个事故,因为这15名工友,韩宝柱都如同亲兄弟般重视每一个人。
韩宝柱在管理上越来越严格,教育上越来越到位。为了提升班组员工理论素养,他带着大家利用周三技术培训、班后集中学习时间,针对液压支架、采煤机、面溜常见故障、疑难问题处理方法以及技改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专门由队主管技术人员进行授课,答疑解惑。此外,还选拔思想认识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员工担任老师,与其他员工结成师徒对子,采取实物讲解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坚持技术比武常态化,突出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每月结合生产实际组织“擂台赛”,为获得“技术状元”的员工发放300元奖励,调动班组员工学技术、练技能、长本领的积极性,在班组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大家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韩宝柱在班组安全教育中推行了以“班前10分钟安全隐患清、班中10分钟安全记心中、班末10分钟安全伴我行”为主要内容的3个“10分钟”教育制度,通过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故案例、现身说法、安全点评等形式,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剖析,用鲜活的案例警示员工。
一次,员工王建山在5886工作面检修完65组液压支架后,没有将操纵阀手把上的安全限位装置复位,韩宝柱巡视发现后,立即找到责任者,按考核规定进行了严格处理,并向其讲解限位装置不复位容易造成支架错误动作而引发生产事故的严重后果。针对这一情况,他还把每班操作规范作为检查确认的重点,有效地避免了因不规范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正是凭着坚持不懈的安全教育和规范管理,韩宝柱的班组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上也收获颇丰,他们先后完成了可分合、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的“拉杆冲煤器”、防止采面电缆下滑的“电缆防滑装置”,防止上出口矸石滚落到架箱的“支架挡矸装置”以及采面防倒顶子牵引链断链弹人改造等技改攻关项目40余项,累计创效5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