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如何破解机械和液压单一完井测试工具丢手器,进入井下测试,一旦失败所造成损失的难题?中心管和钢带材质都是不锈钢,一旦地层垮塌埋卡,后期无法钻磨,油井面临 废,如何保住油气井?如何克服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硫化氢完井测试困难? 如何保障作业成功率,降低“鼹鼠洞”井控风险,克服常规刮管器无法进入“鼹鼠洞”采油井?
地处新疆新疆南疆轮台县轮南镇的完井测试管理中心,承担西北油田分公司的完井测试、井控装备(管具)检修、采油气工程服务等工作,如果把钻井比作一场足球赛,完井、测试、试油就是临门一脚,是油井建设的最后工序,也是一场足球赛的最为关键的环节。完井作业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井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寿命。近年来,西北油田完井测试管理中心积极引导和工人在油气井边、在油气井里发明创造,服务企业生产,由此也造就了一大批工人“石油创客”。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支降本,2014年至今已经累计节约成本3.65亿元,创造经济效益8200万元。
“西北油田油藏特征,以技术创新推动油气发现和开采,增储上产和井控安全、完井测试,需要发明适合油田生产的工具。”刘练直言,“对我们而言,科技创新是刚性,走出一条具有‘完井测试专业化的塔河样本’”
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完井测试工程技术所,副所长王鹏辉说,“我们所就像是设在油井边上的实验室,问题出在哪里,研究的方向就在哪里”。
西北油田有几十口“鼹鼠洞”采油井,常规刮管器无法进入。怎么办?经过一系列测试,完井测试管理中心研制了二次变径刮管器,进“洞”时可缩小,作业时恢复原状,出“洞”时又会缩小,经历神奇的“变身”后,刮管后检查刮刀全部收回,下桥塞、打水泥塞作业一次成功,这也是首次在TK275CH井成功应用。
为保质保量完成完井测试工作,完井测试管理中心通过科技创新发明的“机液一体化丢手器”不仅提高了一次测试的成功率,经济效益也大幅度增长。过去完井测试工具丢手器有机械和液压两种,这两种测试工具进入井下测试工作,操作一旦失败,判断时间要20个小时,全部操作完毕需要80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直接经济损失可以达到上千万元。
于是,一个想法应运而生,能不能为井下一次测试成功多创造几次机会?机械方式操作失败,就改用液压方式操作,经过反复摸索实验,首次在TK123H井作为套管机械封隔器成功应用。“机液一体化丢手器”试验成功,并成功申 国家专利,成为今年该中心第一个获得专利的“发明”,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这也是完井测试管理中心今年将科技创新重点将从目前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向“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和“发明”专利并重之后的第一个获得国家专利的项目。 。
面对世界少有、国内仅有的超深海相碳酸盐岩油田,身为技术带头人的刘练充分利用紧贴一线的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塔河油田完井测试、高压油气井井下临时封堵工艺在顺北5-9、顺北5-11H、TH12409CX等66口井得到成功应用,成功率100%。他还带领团队建成了“西北油田井控实训基地”,这是油田员工井控培训的重要平台和工区施工队伍井控考核的唯一平台。
在刘练的倡导和主持下,完井测试管理中心探索建立了“培根工作系统”,将14个大项、33个分项、200多个小项的基本工作纳入系统,将每项工作都进行“价值赋分”,首次在该区域石油技术管理领域实现了“量化”,有力激发了职工开展科研的动力。
“截至目前,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0项、发明专利2项,这些创新成果已被应用于西北油田的油气作业现场,根植在沙漠里的工人“创客”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今后三年完井测试管理中心由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向“发明”专利转变提供了动力。”完井测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贾书杰说。
据了解,目前,完井测试管理中心的13项科技创新成果正在申 国家级“发明”,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将为完井测试管理中心打造科技创新“塔河样本”注入新的活力。
(韩荣 邵洪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