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不成硬要偷,文物贩子落
短短一个星期之内,韶关仁化县境内大桥镇、闻韶镇的两个小山村里,清朝乾隆年间和明朝天顺年间铸造的两口精美大古钟接连失踪。村民赶忙 警之余也陷入纳闷,这数百斤重的铁家伙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走的?
两口大钟,接连失踪6月
22日清晨,仁化县大桥镇罗江村村民刘先生发现,村子旁边“旺象寺”里的古钟不见了,连忙上前查看,只见原来吊着古钟的手指粗的铁链留下锐利的剪切口,看起来应该是被人用液压剪直接剪断的,于是赶紧向警方 案。
临近的村民们都知道,这口古钟是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万声炉造”的生铁铸钟,多年以来一直保存在村旁寺庙里。文物部门也表示,这口大钟有明确的铸造时间和作坊,字口清晰、品相较好古钟,在仁化当地比较罕见,具有较高的地方史、经济史以及民俗与宗教文化研究价值,丢失实在可惜。
然而没过几天,仁化县境内又一口大古钟也“没了”。
6月26日,闻韶镇下徐村的村干部发现,悬挂在村委院内一房顶上的古钟不见了,随即向公安机关 案。闻韶镇这口古钟“年纪”更大,为明英宗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铸造,今年已经557岁。
文物部门此前统计显示,这口明代大钟高约106厘米,直径约78厘米,重量超过300斤,是仁化县境内保存完好、难得一见的古钟,又是闻韶镇三件“镇镇之宝”之一,经鉴定属于国家二级文物。
两人商议,合伙“捡漏”
仁化县局刑侦大队民警与事发地辖区派出所民警在案犯后均立即赶往案发现场进行勘察,虽然大桥镇、闻韶镇两地相距百里,但对比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法,民警还是认定两案为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为。
经多方工作后,民警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仁化县周田镇人丘某标和始兴县人李某身上。6月27日18时,民警在始兴刑侦大队配合下成功抓获嫌疑人李某、丘某标。当天晚上,被盗的两个古钟被警方如数追回,作案交通运输工具三轮摩托车和小型面包车也被警方扣押。
7月13日和22日,家住始兴县的无业人员凌某、刘某彬分别落入法 。经对犯罪嫌疑人李某、丘某标审讯,两人也本别交待了共同策划并聘请他人盗窃古钟的经过。
原来,今年4、5月份前后,从事古旧物品收购的丘某标有次前往仁化县大桥镇“收古董”,在旺象寺看到一条铁链上吊着一个精美的古钟。知道这口古钟是个“宝贝”,村民们也不可能用钱“搞定”,他用手机拍了几张古钟照片后就离开村里。
有一次去始兴县的同行李某家,丘向李提起这口乾隆年间的古钟,并且把照片展示给李某看,李某看后也是眼前一亮,俩人随后开始商量共同“捡漏”。
警方介入,追回古钟
6月19日上午8时许,丘某标、李某纠集凌某一同开车前往大桥镇罗江村,坐船过河到达旺象寺踩点,观察完后古钟的位置和进出寺庙的线路后,他们返回丘某标家中,商议决定由李某和丘某标合伙收购,凌某负责偷盗古钟。
22日凌晨,丘某标、李某、凌某、凌某某等人携带液压剪、一大一小两个汽车内胎、一辆手推车,分别驾驶面包车和三轮摩托车到达旺象寺附近河边,李、丘二人在河边等候,凌某和凌某某携带液压剪、手推车和两个汽车内胎游泳过河潜入寺庙。
盗窃得手后,凌某两人用手推车将古钟运至河边,用汽车内胎将古钟运过河,后运到始兴的李某家中,李某当场给凌某二人各1000元酬劳。次日17时,丘某标又以7000元的价格向李某买下这口古钟并且回运自己家中。
6月26日凌晨1时,凌某、凌某某、刘某雄、刘某彬四人携带液压剪前往事先踩好点的闻韶镇,用液压剪剪开下徐村委会外铁门门锁并盗得古钟,随后用丘某标提供的三轮摩托车将古钟运走并转移至李某的面包车内,最后将古钟藏匿在丘某标家附近的竹林里。
这次丘某标和李某合伙收购古钟,并且给凌某等四人各1000元,只是古钟尚未找到买家,民警就已找上门来。
延伸:“掩耳盗铃”曾真实上演
“duang!”古钟坠地叫醒村民粤北地区民风淳朴,群众多信佛好古,为数众多的古村落和古代物品得以保存。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兴起,古村落里的古物件不断引来不法者的觊觎,佛像、大钟等佛教物品,古建筑上的匾额、雕花构件等被盗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邻近仁化县的南雄市有一个南宋时形成的古村落“鱼鲜村”,村中花林寺有一口600多斤重的巨大明代古钟,悬挂在自宋代建寺以来就从未更换过的房梁上。几年前一个深夜,不法者潜入庙中爬上房梁,割裂钟索试图盗钟,沉重的古钟一头扎向地面,将坚固的青砖地砸得四分五裂,被巨响惊醒的村民们蜂拥而至,古钟得以躲过一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