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到古稀之年。在过去的岁月里,有许多难忘的事,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吴河大队是一个自然村,有时分为五个小队,有时又分成七个小队。整个村一直以来都是团结一致、积极进取的。各届村干部带领村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为全村青少年的成长打下了好的基础。
企业的领导人很关键。开始是吴金旺当站长,之后是吴在东、吴崇达、付海松,他们都很有经济头脑。为了扩大生产、增加项目,他们充分发挥动力机的作用,增长转动轴,增加皮带,带动更多的机械设备。大米加工是一项重要项目。一九六八年,在只有一台轧米机的情况下,村里到江西武宁县买了两台米斗。我们把在后湖种的稻谷搬回家,把稻谷轧成米,人吃米,猪吃糠。这项目太好了,除了本村,其他村前来加工的人也很多,每天排着长队。我在那里负责过称秤、开票、收钱,后来也参加了轧米。这个项目为本村和四邻八乡的群众服务,为企业增加了收入。为确保村民收入不受影响,机站还配备了些小动力机:如南昌柴油机厂出品的二十匹大机器由矿生、周林松管理,十二匹马力的柴油机由吴日球管理,六至八匹马力的柴油机由吴三元和我管理。这些小机器由村里安排,转战在白湖大棚、细棚和东湖之间,旱时抗旱,涝时排涝,收割时打谷子。我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我们这些年轻人身边其中都得到了充分锻炼,技术得到提高,个人经历得以丰富,为后来的人生道路做好了铺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