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粮农组织的一项统计数据在 上广为流传:占世界人口总数20%的中国人,吃掉了世界上70%的西瓜。
?
看到这条新闻, 友纷纷调侃:
寂寞嫦娥舒广袖:名副其实的吃瓜群众
偶像派:自己觉得自己功不可没!
北滨路司马懿:我反正一天半个
陈好:本人这次终于在统计数字以内了
液压闸门集控:做一个安静的吃瓜群众。
姚老板:看得我立马下楼买西瓜
八戒不戒戏:吃瓜群众这个名头不是白来的,也不是白叫的
中国人的吃瓜实力为什么这么强大?专家介绍,唐三彩作品中就有西瓜,而南宋中后期,江南地区已经普遍种植西瓜,千年的“吃瓜传统”,让吃瓜的学问中渗透了历史、科学与艺术。
吃瓜的历史:南宋时江南已有大批“吃瓜群众”
西瓜到底有多受欢迎?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数据,2016年,世界西瓜总产量为1.17亿吨,中国排在第一位为792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8.4%,排在第二位的土耳其,产量为390万吨。而2016年我国西瓜的出口量仅为2.99万吨,连同年生产量的1%都达不到。
国家统计局也专门就西瓜算了一笔账:如果按一个西瓜10斤计算,中国人每年要吃掉160亿个西瓜。占世界人口20%的我们,吃掉了世界约70%的西瓜。
史料还能证明,南宋初年西瓜的种植在中原及长江流域逐步推广,到南宋中后期西瓜已在江南地区获得普遍种植。从元代开始,各地方志所记载的西瓜品种达50余种。
吃瓜的科学:以貌取“瓜”挺靠谱,“歪瓜”口感不好
在多地持续的高温天气中,今日10时50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正式登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要来了,不少人需要靠西瓜来续命。
但是,问题来了,西瓜应该怎么买?挑西瓜是每个“吃瓜群众”的必修课,而我们最常用的挑瓜方式就是“拍一下”。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锦华介绍,如今市面上比较多见的西瓜品种8424、美都、麒麟瓜等等,都是可以通过拍打分辨成熟度的,正常成熟的西瓜经过拍打,有轻微震动,而生瓜或者过熟的西瓜响声发闷。不过,产自山东的甜王西瓜,由于果皮较硬且瓜瓤硬脆,无论怎样拍打都是听不出成熟度的。
除了拍打,徐锦华还说,买西瓜时要挑选外形圆整的,“歪瓜”的瓜瓤里会有茎块,影响口感;瓜蒂如果是卷曲的,西瓜一般比较甜。
挑西瓜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西瓜有没有籽。无籽西瓜是三倍体西瓜,由普通的含2组染色体的二倍体西瓜和经过处理的含有4组染色体的四倍体西瓜杂交而成,由于三倍体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的情况,所以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种子。可以说,无籽西瓜是科学带给“吃瓜群众”的最大便利。
吃瓜的艺术:你是用勺舀还是雕朵花?
说到吃西瓜的方法,有人认为捧上半个冰镇西瓜,用勺舀着吃,是夏天最大的享受;含蓄点的,会选择切成条慢慢啃;更“精致”的做法,是用工具把瓜瓤做出球形、条状等造型摆盘,甚至用瓜瓤雕一朵花。
在江浙很多地方,立秋时有“啃秋”的习俗,也就是在立秋这天要吃瓜。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民间传说,立秋当日吃瓜,能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吃瓜群众”不仅喜欢吃瓜,连西瓜皮也不舍得放过。徐锦华说,关于西瓜有个非常有趣的知识点,从吃的功能来看,西瓜属于水果,但是从栽培特点来说,西瓜其实更接近蔬菜。
“吃瓜群众”用智慧成就了西瓜蔬菜的特性:凉拌西瓜皮、五花肉红烧西瓜皮、清炒西瓜皮、西瓜皮绿豆粥、西瓜皮酱,甚至是西瓜皮馅儿包子……一个西瓜,可以“垄断”凉菜、热菜、主食到餐后水果的所有环节。真的是了不起呢?
最后问一句,
你爱吃西瓜吗?
你喜欢怎么吃西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