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石磨 转出舌尖美味

11月13日,温暖的阳光洒向这片静谧的村落。

刚刚走进桓台县唐山镇王茂村,醇厚、浓郁的香油味道便迎面飘来。在村子里走上一遭,谈起小磨香油,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前,王茂小磨香油曾卖到不少城市里,周边村子吃的也是王茂小磨香油!”说起以前的风光,村民满是骄傲。

水洗、炒料、过筛、磨浆、搅拌、墩油……香油制作完成后,用筷子蘸一滴滴到平静的凉水面上,立即呈现出无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而后凝成若干个细小的油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数百年洗礼,代代人传承,王茂小磨香油的制作技艺日臻完善……

过去 百年历史代代传承

在王茂村,一个传说代代相传。清朝光绪末年,王茂村于氏四兄弟为谋求生存,由于启禄、于启祚兄弟二人外出学习,引进了小磨香油的制作工艺。回来后利用当地的芝麻,开始生产香油。王茂小磨香油面世后,由于其味正香醇,后来进贡到了宫廷,深得皇家喜欢。于是,小磨香油在卖给普通百姓的同时,也直入宫廷,这带给小磨香油的除了实惠外,更多的是增添了名声。

生产队取消后,于光珍便开始自己创业,“那时村里和我一样的有30多个人,这在只有200余户的村子里也算是一个奇观。每到傍晚,村里便会飘起一股香味。”说起那时,于光珍很是自豪。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到自己创业,可以说于光珍经历了王茂小磨香油的风风雨雨。

如今 传统技艺不忘初心

“这就是最传统的水代法工艺,虽然这种工艺较为古老,产量也相对较低,但由于无机榨工序、无高压工序、无真空工序,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用自然物理法,将杂质有效剔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磨香油的天然工艺风味和特有的营养价值,生产的香油与挤榨法、液压法相比,色、味、香更加纯正。”于光珍说,一锅香油放100斤芝麻,大约能制成46斤香油,整个过程约10个小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有了技术改造,但仍保证了传统技艺的核心。“由原来人工翻炒改为电动滚桶式翻炒机,石磨由人力推动改为电力拉动。”因此,王茂小磨香油的品质一如既往。

未来 破势而上重塑辉煌

多年的历史,民间的“口碑”都是王茂小磨香油走出去的资本。可如今,家庭小手工作坊面临的冲击,似乎不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事情。在大工业时代这一背景,手工作坊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没有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低成本、没有大企业的营销和宣传优势甚至没有自己的品牌这些问题让王茂小磨香油的发展步履维艰。

大工业时代给小作坊带来迷失的同时,更带来了考验。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王茂小磨香油被列入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坚信,王茂小磨香油复兴的那一刻指日可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