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呜……”一辆欢快的小火车南北贯村而过。5月1日,竹箦镇姜下村鹅农场乐园开业,卡丁车、小火车、骑马、热气球等游乐项目引人注目,套鹅、射箭等趣味小游戏也广受好评。游客们前来游玩、踏青、露营,感受清新自然的生态美景,参与乐趣十足的户外活动,体验乡韵浓郁的田园生活。
促进文旅融合 实现生态财富“互利共赢”
在田野、在林中、在河边,融入自然,体验农事,享受民宿,品尝美食……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亲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
在竹箦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姜下村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鹅农场乐园”“鹅湖”“鹅餐厅”等特色项目于一体的“鹅生活”特色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举措,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彰显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实现“山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
短短数月,“鹅农场乐园”“鹅湖”“鹅餐厅”建成并投运。这让村民们感到十分新鲜,同时也觉得不可思议。
“以前都是到市区的游乐园玩,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游乐场,真的是太时髦了!这里亲子项目非常多,孩子可以在这里骑骑马,喂一下小动物,太适合亲子出行游玩了。”姜下西汤村村民吕先生知道村里的游乐园开业了,早早地就邀约朋友一起带着家人来一探究竟。
村里的“鹅餐厅”门口停满了车辆,老板吕建卫正热情接待着游客。他聘请本地厨艺佳的师傅,选地道的食材烹调菜肴,经济实惠味道也好。“五一”期间,每天的营业额在3万元左右。
人气高涨,游客不断,村民们就像自己家来客人一样高兴。“我可以当售票员”“我去停车场维持秩序”“那我去‘套鹅’那边清理垃圾”……“五一”期间,80多位村民主动 名,争当志愿者,只为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让乡村游真正成为享受之游。
兴旺的人气,推动着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这个假期,我们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0余万元。我们的目标是到端午小长假突破400万元。”姜下村党委书记吕岗华信心满满地说。
壮大集体经济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这些鹅全部散养在瓦屋山下,生长周期200余天,全程生态养殖。经过低温液压式真空滚揉腌制、冷风发酵、热风干燥、高温灭菌等工艺,一只生鲜鹅变成一只开袋即食的风鹅。”在村口的美食展示区,村民葛希捧着一袋袋精美包装的风鹅产品,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一只风鹅300多元,相较市面上普通风鹅身价翻了倍。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别的地方养的是鹅,我们养的是‘金鹅’”。
乡村振兴步伐要走得稳,想办法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是第一步。2018年6月,姜下村党委书记吕岗华在走访困难群众的过程中发现,村里有家农业企业“丫丫农场”,占地500余亩,是溧阳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但其客户局限,销售局面长期没有打开。在2018年下半年,由村委独资注册的姜下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与丫丫家庭农场合作联营,并共同组建“姜下食品配送中心”,雇佣村中闲散劳动力组建配送团队,面向近30家企事业单位食堂、各大酒店、商超等配送农副产品。
目前,姜下村的食品配送中心每天发货1万多斤,仅2020年就创收1000多万元,2021年销售达1980万元。仅此一项,村集体就新增经营收入100余万元。
由于订单量较大,村里推出“姜下蔬菜种植试验田”项目,流转村中近30亩的土地免费给村民承包种植。待蔬菜成熟,配送中心帮助村民销售,中间利润全归村民所有。目前,配送中心解决了村里150人就业,其中80%是老年人。这些村民收入每月少则三四千元,多的达上万元。
姜下村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鹅产业。瓦屋山下、神女湖畔,独特的山水造就了竹箦风鹅别样的味道。早在20年前,姜下村的“竹箦风鹅”就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一举获得金奖,被誉为“中华第一鹅”。2008年,溧阳风鹅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保证品质,村委聘请了江西农业大学周永昌教授作为长期顾问,指导村民提升养殖技术,并以保护价进行收购。这样一来,既确保了生态养殖,也增加了村民收入。“目前,公司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岗位45个,全年销售额预计可达600万元。”姜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震说。
强化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打造“幸福姜来”
党建强则发展强。2021年7月,姜下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中心依托“红韵原乡、幸福姜来”特色党建品牌,打造集民主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集体经济展示窗口等功能为一体的姜下村乡村振兴主题馆。同时,融入多媒体互动科技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姜下村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实施乡村振兴的成果。
吕岗华介绍,姜下村依托特色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一二三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一站式配送服务、田园乡村文旅四大产业,年产总值超8000万元,规模经营主体占90%以上,带动就业、创业村民800余人,年接待游客预计可达50万人次。
党建引领的落脚点,在于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自豪。近年来,姜下村每年村集体收入的70%用于提升村内基础设施,30%用于收购优良资产。家底殷实了,道路变宽了,健身场所多了,路灯亮了,“乡情山水”化作诗与远方,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创业。
吕岗华表示,姜下村将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通讯员 韩一宁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