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新年第一摔” 米格-29K起飞时冲出跑道

印度国防部 站消息,2018年1月3日中午,印度海军一架米格-29K舰载机在果阿机场起飞时冲出跑道并起火,飞行员安全逃生。公告称,飞行员当时决定中止起飞,但在减速过程中飞机偏出了跑道,随后飞行员抛掉座舱盖,没有使用弹射座椅,自行爬出了飞机。事故发生时,有一架民航客机正在进近,准备降落。事故导致机场关闭约1小时10分钟。国防部援引海军发言人的说法称,这名飞行员当时尚在训练(under-trainee),经验可能不足。多家印度媒体对此进行了 道,少量巴基斯坦媒体也有 道。

事故现场图片

1月6日,印媒NavHindTimes 道,印度海军少将普尼特·巴尔表示此事故不会导致米格-29K机队停飞,目前海军正在评估事故飞机状况,以确认其能否继续服役。该机的起落架和机翼损伤较为严重。颇值得玩味的是,据LivefistDefence 站消息,1月6日印度海军正式向美国波音公司和法国达索公司提出了采购下一代舰载多用途战斗机的意向,计划采购57架新型飞机配备将在未来服役的弹射型航母,波音的F/A-18E“超级大黄蜂”和达索的“阵风”M.F3R都在考虑之列。 道还特别强调了这两型飞机也有在滑跃起飞航母上服役的能力。然而,印度国防部在1月3日的事故通告中也曾特别表示,目前在建的国产“维克兰特”号航母在服役后仍将使用米格-29K。

此事件是印度航空兵部队2018年首次事故,也是印度引进的米格-29K迄今为止发生的最严重事故。此前印度米格-29K发生过两次较大事故:据印度《金融快 》 道,2014年6月4日,一架米格-29K在尚未正式入役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上进行着舰训练时发生事故,飞行员在飞机尾钩勾住拦阻索的情况下加大油门复飞,结果导致飞机重重拍在甲板上;另据 道,2017年2月28日,一架从“维克拉玛蒂亚”号起飞进行训练的米格-29K因为液压失效紧急在芒伽罗国际机场迫降,着陆时飞机爆胎,在跑道上停留数小时后才被移走。机场因此关闭了数小时之久,八个航班受到影响。

就目前的调查进展来看,1月3日事故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而非飞机本身的机械故障。对于这起事故,媒体和 民多采取中立的态度去看待,但 络上也有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飞机需要升级——印度 友Sankalp Bhaireli在推特上表示,“米格-29K早晚会成为飞行棺材,是时候清醒过来开展升级了”,Subodh Srivastava则在这条推文下面回复称“这飞机很不错!你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以后发之前多做做功课”;巴基斯坦 友又用略微调侃的语气评论此事件:“Yuri zakhaev”在推特上评论说,“这飞机真先进,都能命中地下目标了”(So much advanced tried to hit underground target,调侃的是飞机冲出跑道后机头着地的姿态)。总的来说,人们似乎是对印度坠机“习以为常”,此事件并未在 络上引起太大的轰动。但需要注意的是,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的“摔机大户”实是印度空军,而非海军。海军出现此类事故应该说还是比较罕见的。

米格-29K是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在其米格-29M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载战斗机,按设计局说法属于“4++”代。与早期型号的米格-29相比,米格-29K装备了更先进的航电系统、改进的发动机等,拥有人机功效更好的驾驶舱界面,能够发射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反舰导弹、空对地导弹等多样化的武器,航程也得到提升,总体作战效能与那些在伊拉克、南斯拉夫等地表现不佳的早期米格-29已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到目前为止,只有俄罗斯海军和印度海军装备米格-29K:2010年3月,印度海军订购了45架,装备第300和第303海军航空兵中队;2016年,俄罗斯海军订购了20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型,装备第100舰载战斗机团。

米格-29K的事故不仅在印度发生过,俄罗斯也“未能幸免”。2011年6月,俄罗斯飞行员在对一架即将交付印度的双座型米格-29KUB进行测试飞行时发生事故,飞机坠毁,两名飞行员死亡;2016年11月,俄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远征地中海,当时舰上唯一一架米格-29KUBR在返航途中可能因燃油耗尽坠海,所幸飞行员被救起。

虽然这些年间米格-29K的几次事故大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少有机械故障,但印度海军对于该机型的服役状况似乎并不太满意。Defense News在2017年8月 道,印度海军表示米格-29K不能长期胜任在航母上的重着陆,结构部件经常损坏,影响了出动率,同时表示俄方派出的技术人员并未解决太多问题;但米格设计局的代表阿纳斯塔西亚·克拉琴科夫则表示米格-29K足够坚固,除印度海军外,多年来没有其它用户投诉过类似问题。言下之意即是印度海军自身使用习惯导致了飞机受损。印度人对此说法也并不买账。前海军中将阿伦·普拉加什称,“米格-29K的研发经费几乎全是印度出的,如果俄罗斯人还要点面子,就应该免费给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

俄、印两国军事合作上的种种问题从未间断过。从“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升级改造预算超支,到印海军向美军开放参观租借的俄罗斯核潜艇,再到米格-29K的种种问题,今后估计这种“扯皮”也会一直持续发生下去。媒体视野下,印度在对外军事合作中一直扮演着“冤大头”的角色,天价买武器的事件屡屡发生。由于国内工业技术水平的局限,印度也只能接受“造不如买”的无奈现实:“阿琼”坦克性能平庸,产量低下;“光辉”战机多年难产,甚至空军拒收;“加尔各答”级驱逐舰求大求全,结果服役即显落伍……这种种现实情况让印度把目光投向了国外武器制造商。武器性能先进了,但又给后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以印度空军为例,仅战斗机和攻击机就有八种之多,来自四个国家,服役时间跨度达数十年。不同国家采取的不同技术标准使得维护保养十分困难,印度自行维护的装备事故频发,若是寻求生产商的维护服务,又要被讹走一笔经费。长此以往,印度国防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这次印度海军“新年第一摔”无论原因为何,无论人们是否已经习以为常,都应该算是又给印度军队敲了一次警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