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金是广西全州县全州镇邓家埠村委邓家埠村人,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馆馆长,南宁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名誉教授;2017年荣获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
唐以金还是古水车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倾尽千万家财,耗费数年光阴”,为保护桂北传统古建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克服来自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阻力,投入8000万元,创建了占地面积达26000平方米的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馆,其中修复宋代直径为9.8米的古水车一架,修建2公里村级公路一条,抢救修复占地面积3050平方米的明清传统建筑17座,迁建占地面积达500平方米上世纪五十代初的戏院、公路管理房各一处……被誉为地方“当代愚公”。
让沉睡的古水车重焕光彩
2006年,唐以金家乡灌江东畔的一大片田地因抽水电泵常常出现故障和断电无水灌溉导致荒芜,群众苦不堪言。自宋代以来,这里就有一架古老的水车,有了电泵而被弃用,年久失修而毁。唐以金自告奋勇,出资、出技术承担了修复古水车工作,组织人员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施工,终于修复了直径达9.8 米的大水车。如今“复活”后的水车重新转动,使近百亩田地变成了绿洲,当地群众一说起这件事就激动万分,并调侃说“唐以金修复的古水车战胜了现代技术的电泵”。
无独有偶,几年后,机缘巧合,抢救性迁建的永岁乡(现改为镇)和好铺传统古建筑及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馆的创建选址就在古水车附近不足50米的地方,古水车与迁建的古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田园风光。
初心不死,倾尽所能抢救保护古民居
2009年,唐以金得知永岁乡沙子湾和好铺村的一组古民居建筑由于湘桂高速铁路扩建的需要将被拆除,连忙向县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县有关部门也有意搬迁保护,但由于财政经费困难无力搬迁。
永岁乡和好铺村位于官道旁,是南来北往商贾贸易的集散地,村里有很多清代、民国时期建筑。要被拆除的这组民居包括蒋仁禄宅、好铺学馆和蒋子麟宅3座建筑,属于清代建筑,其中蒋仁禄宅为核心建筑,建筑面积有1883.25平方米。建筑内装修和梁架木构件、柱础等均精雕细琢,木构件完全靠榫卯连接,不用一根铁钉,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堪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是桂北地区传统古建筑中的精品。
情急之下,他不顾家人反对,排除种种困难,出资按文物部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实物摄影后编码下架,细心绘制详细的图解和编号,以确保每根梁柱、数百个门窗、上万对榫卯能够精确复原。拆解后的全部建筑材料,装了整整140多车,耗时近2个月,将该建筑群整体搬迁到全州县老氮肥厂山脚下和湘江河畔一处简易的瓦房暂时保管起来。
紧接着,他跑遍全州县城附近的山山岭岭,精心筛选,最终确定在全州镇邓家埠村对岸白地头村旁作为迁建古民居建筑选址。2010年,唐以金组织人员开始了永岁和好铺传统古建筑的复建行动。同时,他联想到自己正有着筹办民俗博物馆的打算,如果依托这组整体搬迁的传统古建筑建馆,那就是一举两得了。这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想法不谋而合。
路通愿望才能通
创建博物馆选址所在的枧塘镇珠塘村委白地头自然村旁,原无与外界相通的道路,路通了迁建保护古民居建筑、创建民俗博物馆才能有保障。为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唐以金投入资金120万元,经过半年多的施工,修通了自枧塘乡珠塘村委排后自然村至白地头自然村、六十丈自然村后延伸至界塘自然村的村级公路,也结束了该地区一直尚未通车,农机不能耕作的被动局面。路的开通,既有利于博物馆项目的实施,又为当地百姓办了一件好事。
创建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馆
2014年,年过70的唐以金组织人员并亲力亲为通过艰辛努力,完成了永岁乡和好铺传统古建筑的全部工作,接下来就是做依托古建筑创建民俗博物馆。
唐以金在文物主管部门的同意下,在建馆的同时,不管寒来暑往,风雨无阻,走村串巷,不遗余力地进行民俗文物征集工作,征集到各类民俗文物11000件(套),主要以木器、竹器、石器等民俗文物为主,其中木器包括有雕花木床、果盘、木纺车等;竹器包括有捕鱼的渔篓、虾篓等;石器包括太平缸、舂臼、柱础等,为创办民俗博物馆展示桂北传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风俗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7年4月30日,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全州县思源民俗博物馆”正式挂牌,并免费对社会开放。展示厅共分民俗文物、农耕文化、全州供销社历史变迁、民间书画四个陈列区,陈列的文物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学院、桂林旅游学院与全州县思源民俗博物馆合作,建立了相应的科研基地。
合理利用、传承文明
唐以金在迁建保护好和好铺传统古建筑的基础上,以清嘉庆三年和好铺学馆为原型,创办了孔子学堂。这是一所集儒家思想、家规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一体的道德讲堂,是一个理论宣讲、公益性宣传教育的示范基地。孔子学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仁爱为学堂之魂;以诚朴、刚毅、乐为、好学为学堂之训,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为宗旨;以抓文化、创特色、树形象、促发展为基本思路,积极塑造崇真、向善、尚美新风尚,努力打造儒雅环境,培养现代君子和新一代治学修心、顺道处世、仁慈正义、有公德、能担当的社会新型公民。学堂的开办受到了上级领导及区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唐以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很吝啬,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可对文化遗产的守护事业却一掷千金,毫不心疼。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活在世上,不能光顾着自己,总得为后人留点什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