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1月5—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隆重表彰2018年度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总结交流产学研合作创新经验,安排部署2019年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长清区继去年荣获三项全国奖项之后,再次荣获六项全国大奖: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居安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个人)奖,时代试金集团、晶恒电子分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军民融合奖,国舜集团获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奖,国舜集团董事长吕和武获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山东众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吉涛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个人)奖。
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名义会长陈至立,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出席会议并为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奖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讲话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讲话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陈小娅主持会议
颁奖
区政协副主席、区产学研指挥部副指挥、区产学研办公室主任刘宝林率领相关部门企业参会、领奖
近年来,尤其是区四次党代会以来,长清区紧紧围绕区委“1+654”总体布局和“创新创业活力区”的功能定位,聚焦“企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这一主题,以引进人才、技术、项目为重点,以“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促进发展”为主旋律,积极搭建平台,开展校地、校企对接融合活动,创新产学研体制机制与合作模式,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成绩、好成果。全年新签订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36份,累计252份,转移转化科研成果58项,新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设计院、实践基地等创新平台26个,其中,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创历史新高。
聚焦平台搭建,积极为校企深度融合牵线搭桥
为确保政校企精准对接合作,去年以来区产学研指挥部办公室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为契机,按照“把企业个数摸清,把企业类别分清,把企业合作愿望弄清”的“三清”要求,采用发放需求表、走访座谈、会议征询等多种形式,共摸清84家规模企业的人才和技术需求。对济南鑫源鑫、计算机公司、山水创新水泥、巨力电力设备公司、新路昌试验机公司等30余家企业和山大、齐鲁工大、山艺、山工艺、山东中医药大学等20余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走访,与中科院、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我区第一份产学研工作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全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下一步产学研工作长远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政校企产学研对接合作,搭建平台是关键。去年以来,先后联合区大学城指挥部、民营经济推进指挥部等举办了“大学城高校校长论坛”“长清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谊会”“长清区第三届职工劳动技能大赛暨第二届未来工匠联盟职业技能大赛”等校企产学研对接活动30多场次,促成了山东建筑大学与山东国辰集团、山东管理学院与时代新纪元机器人公司、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与济南鑫源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中医药大学与马山镇政府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6份。
聚焦“双招双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人才保证。4月27日,联合区委组织部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选派了23名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有专业特长和一定技术专长和科研成果的优秀人才到街镇、重点企业挂职。挂职人才主要任务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完成“五个一”任务:即签订一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一次产学研对接融合活动,实施一个产学研项目,促成一项成果转化或申 一项重大专项。截至目前,挂职人才共开展政校企产学研对接活动40余场次,促成签订合作协议10份,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项,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5个,成功申 国家、省、市课题11个,正在申 课题6个,帮助企业多形式引进人才30余名,帮助企业培训人才200余人次。
发挥高校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我区亟需的国内外高端人才。5月份依托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山东国辰集团成功引进了加拿大工程院黄国和院士,目前双方已签订合作协议,申 院士工作站已经公示。依托齐鲁工业大学帮助济南路日钧达成功签约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石碧院士,9月16日济南鲁日钧达院士工作站顺利揭牌。联合济南市科创中心积极开展了清华、浙大、山大等高校博士硕士暑期服务长清行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校地、校企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聚焦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创业活力区”建设
“对接变协议,协议变合同,合同变行动,行动变效益,效益促发展”,这是产学研发展的最终目的。去年以来,区产学研指挥部紧紧围绕“项目签约和成果转化”这一中心任务,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对接活动,促成了一大批合作项目的签约,推动了一大批高校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6月12日山东国辰实业集团与山东建筑大学成功“牵手”,6月29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和马山镇产学研合作签约,8月16日山东师范大学环境分析仪器研究中心落户创新大厦,9月16日济南鲁日钧达皮革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揭牌,9月26日山东大学灵岩石文化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灵岩固废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启用,12月11日山大-国辰环境工程设计院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挂牌,开创了我区企业之先河,12月22日山东大学与济南瑞原液压气动设备有限公司智能电液控制联合实验室和高端液压装备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12月27日齐鲁工大-济南冶金设备联合实验室成功揭牌……一个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签约揭牌,一个个科研成果的转化,标志着我区产学研精准对接、深度融合迈出了新步伐、开启了新阶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