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块茎机械伤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到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只有严格把关,从细节抓起,全程控制,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马铃薯块茎机械伤的产生原因较为简单,其相应的防止措施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生产成本,关键是要求管理者和生产者具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一 、马铃薯块茎机械伤概念
机械伤是指各种外力作用于块茎,轻者造成块茎周皮局部脱落,一般称作“蹭皮”;重者伤及薯肉,常称作“机伤”。外力一般包括撞击、摩擦、切割、重压等。
二、马铃薯块茎机械伤的危害
较轻的马铃薯块茎机械伤,可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内的酪氨酸等酚类物质,在酶促氧化作用下变为暗褐色或黑色,影响块茎外观,降低块茎商品属性。重者伤及薯肉后,块茎内部液体渗出(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当粘附到致病菌并遇有适宜外界环境条件,病菌孢子被激活,即从伤口处侵入块茎引起多种病害,如马铃薯干腐病、湿腐病、软腐病、黑胫病等,在贮藏期间造成烂窖。严重时块茎窖藏腐烂率达60%以上,以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作为种薯生产企业,如将带病种薯出售,会不可避免地招致客户索赔,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块茎机械伤产生原因
(一)生理性原因
1、生育期不足
由于播种较晚,未达到本品种所要求的生育天数,块茎生理成熟度较差,薯皮幼嫩,不耐外力碰撞。
2、停水、杀秧偏晚
马铃薯收获前停水晚,田间湿度大,块茎含水量高;杀秧偏晚,块茎周皮没有足够的硬化时间。
3、氮营养过剩
马铃薯生育后期氮素肥料施用偏多,导致茎叶徒长,地上部茎叶与地下部块茎生长失衡,块茎干物质积累少,薯块幼嫩。
4、施肥失衡
钙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块茎的色泽、薯形及周皮木栓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马铃薯是需肥量大的高产作物,无论经济产量还是生物产量在各种农作物中首列前茅。种植马铃薯每年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矿物质营养,加之多年连作,同种养分消耗更大。每生产一吨马铃薯块茎需纯钙约0.64公斤,居马铃薯所需中量元素的首位。但我们在以往的施肥习惯中,对钙肥的施入很少或没有,以致土壤缺钙。
5、阴雨天偏多
马铃薯生育后期,阴雨天偏多,日照时间不足,光合产物积累少,块茎含水多,稚嫩。
(二)物理性原因
1、石块撞击
种植地块石头多,在机械收获过程中,石块和薯块在传送链条上多次碰撞,进而产生机械伤。特别是棱角尖锐的石块,对块茎伤害更大。
2、田间坷垃多
土层缺水干硬,收获作业时产生大量的坷垃,与块茎相互摩擦、碰撞,产生机械伤。在粘性偏大的地块,更容易发生此现象。
3、装卸撞击
使用自卸车装运马铃薯,由于装卸车时落差较大,块茎与块茎、石头、土块相互撞击,产生机械伤。
4、掘土铲切割
马铃薯收获时掘薯深度不够,掘土铲切割薯块。
5、块茎与链条撞击
收获机传送带链条振动控制调节失当,传送带上的土垫提前漏掉,造成块茎与链条直接滚动与撞击,形成机械伤。
6、链条缺乏缓冲
收获机传送链条外部无橡胶层包裹,弹性小,缺乏缓冲作用,块茎与之撞击造成机械伤。
7、冻土与块茎撞击
收获期偏晚或收获进度慢,遭遇冰冻天气,表层土壤冻结,如土壤未及消融就进行收获作业,则冻结土块与块茎在收获过称中相互撞击,产生伤痕。
8、包装袋中摩擦
人工捡拾装袋时,装袋不满,薯块在装卸堆垛过程中,相互摩擦几率增大,造成蹭皮。
9、野蛮装卸
装卸工野蛮装卸或在薯袋、薯堆上踏踩,产生机械伤。
10、传送机械撞击
薯块入库时传送机械终端落差大,造成块茎相互撞击。
11、重压致伤
薯块在储库内堆积过高,在重力作用下,薯块受压产生裂缝或压伤。
12、收获机零部件破损
收获机本身零部件破(磨)损,产生翘裂,当种薯通过时,蹭伤或切割块茎。
13、杀秧伤薯
杀秧时,杀秧机刀片过低,伤及表面土层的块茎。
四、防止块茎机械伤的措施
(一)、针对生理性机械伤的应对措施
1、促进块茎生理成熟
在马铃薯播种时期内尽量早播,并在短期内完成播种任务,使马铃薯在收获时达到块茎生理成熟。
2、播前困种、晒种或催芽
种薯在播前15-40天出窖,作困种、晒种或催芽处理,可缩短出苗时间,延长生育期,以提高块茎生理成熟度(此措施对晚熟品种更有必要)。
3、适度控水、适期杀秧
在马铃薯生育后期(淀粉积累期),田间最大持水量控制在60%左右,杀秧时控制在50%。一旦收获期确定,由此前推10天杀秧;沙性土由此前推20天停水;粘性土前推25天停水,不得灌溉。
4、后期慎用氮素化肥
生育后期不可过量使用氮素化肥,以免茎叶徒长。此期使用钾肥应选择硫酸钾,避免使用硝酸钾,因其含氮13.5%。
5、增施钙肥
平衡施肥,增施含钙肥料,如过磷酸钙、硝酸钙镁或含钙叶面肥。
(二)、针对物理性机械伤的应对措施
1、捡净石块
凡是石头多的地块,用捡石头机或人工捡拾,务必捡净石块。
2、避免产生坷垃
如收获时土层过干,收获前可用80%的速度喷灌田块一次,使结薯土层达到松、散、细、润的状态,如此收获时不致产生坷垃。
3、晾晒块茎
将挖出的薯块先晾晒1-2小时左右,晾干块茎表面水分后再装袋。
4、调整收获机掘薯深度
收获前先测量马铃薯结薯层的平均深度,在此基础上再增加3-5厘米即为适宜的挖掘深度。收获时检查块茎是否全部挖出或产生破损,适时调整挖掘深度。
5、调整收获机传送链
检查传送链上留有土垫的厚度,厚度以不造成块茎直接碰撞传送链条造成破皮,也不由于过厚造成挖掘后的块茎被土掩盖为准。可以通过调整牵引车的车速、液压调节杆及收获机的振动装置等以达到最佳的收获效果。
6、链条包裹橡胶
选购传送链条为橡胶包裹的收获机,或将传送链条改装为橡胶层包裹的链条。
7、及时收获
力争在土地夜冻日消之前完成收获,如遇土地表层冻结,必须等到土地冻结层消融之后方可收获作业。
8、装袋饱满
人工捡拾装袋必须要求工人装满并系紧口袋,以减少袋内马铃薯块茎相互摩擦损伤表皮。
9、严禁野蛮装卸
加强工人职业道德教育,严禁野蛮装卸,尽量避免在薯块和薯袋上踏踩,如必须在薯堆上行走,应在上面加盖棉被。
10、减少入库传送机块茎落差
薯块入库时,传送机械终端及各部件连接处的块茎落差高度应小于30厘米,传送带运行速度不超过30米/分钟。
11、储跺高度要适宜
薯块在库不可堆积过高。散装种薯贮藏堆积高度不超过3米, 袋装种薯贮藏堆积高度不宜超过2.5米。
12、检修收获机
收获机作业前应仔细检修各部件,特别是块茎通过的部位不能有尖锐的毛刺、破裂和突起等现象。
13、分拣伤薯
入库前应组织工人尽量将机伤薯捡出作淀粉薯销售,以减少烂窖。
14、预储
有条件的在种薯入库前先进行5-7天的预储,有利于块茎机械伤的愈合。
15、杀秧留茬高度要适宜
杀秧时,调节杀秧机刀片到适宜高度,以避免接近土壤表面的块茎受到伤害,特别是垄台形状与碎刀轮廓不一致时更应注意。一般杀秧后留茬高度5厘米左右为宜。
民丰种业 孟正平
运营/小海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