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的岗位无人应聘?政企合力解决招聘就业“三大难”

大量的一线岗位缺人!百万年薪的岗位无人应聘!

在今年春节后招聘旺季的宁波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如此尴尬的“两头”难题。

痛点究竟该如何应对,从求职者到用人单位乃至就业管理服务部门,分别拿出了什么样的招数?

一线工人难招难留怎么办?

企业打“同乡牌”,政府推进农村劳力转移就业

今年春节过后,从吉林老家返工的田艳拿到了企业颁发的一笔额外奖励,原因是她从老家一口气“拉”了100多个老乡,来到她所在的君禾泵业入职务工。这是她在君禾泵业工作7年来,带动同乡来务工最多的一次。“拿到奖励,非常开心,干劲十足。”田艳乐呵呵地说。

田艳是君禾泵业的水泵安装工。在这里,像她这样的一线安装工人有700余名,占员工总数的近一半。“水泵安装工是最基础的工种,用工需求量大,流动性也很高。”该公司负责人叶红波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用工矛盾开始出现。一方面是适龄劳动力减少,另一方面是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一线生产。8年前君禾就已经面临很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招工难”一度让企业很头疼。“后来我们就转变思路,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来看待,充分发挥已有人力的作用,‘以老带新’招工引才。”叶红波说,企业创新提出“同乡中介”概念,把每一个在企业务工的人员看作“中介”,通过他们在全国各地建立同乡联系 为企业招人,“招工”成功的员工可以拿到企业的奖励。“这一方法一经推出,员工参与热情非常高,我们为此还专门在劳动力密集的河南和东北三省等地设立了中介点。”叶红波说。

打出“同乡牌”的不只是一些企业,镇海区通过人力社保部门牵头,在对口帮扶地区就业人员中发展了不少“招工红娘”。“招工红娘”梳理了来自本乡本土的就业人员信息,人社部门则帮着将求职者信息和企业招聘要求进行匹配。通过“招工红娘”的牵线搭桥,已有150多名贵州普安的务工人员入职镇海企业。

高技能人才缺失怎么办?

企业坚持自主培育,政府进行专项支持

除了基础劳动力,在我市众多走向高端的制造业企业中,更加需要“懂技术、有技术”的“工匠”。技能人才的短缺在今年的毕洽会上也有所显现,在900家用人单位推出的2万多个岗位中,机械、制造、汽车行业的用人需求并列首位。

在凹凸重工,企业坚持自主培育的方式,为破解“工匠荒”难题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如今的凹凸重工已经形成了专业互补、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工匠”云集。“在凹凸重工,早些年拥有工程师职称的员工很少。”凹凸重工副总经理冯雅飞说,面对这一问题,优化员工的学历结构成了企业实施自主育才的第一步,“跟踪式”职业规划开始在企业内部实行。

朱良军如今已是企业里名副其

实的“工匠”,他不仅评上了机械工程师职称,而且拥有16项专利,还被评为“宁波市港城工匠”。30年前,朱良军还只是个高中都没毕业的毛头小伙,但在进入企业之后,他成了“跟踪式”职业规划的首位受益人。参加技能人才培训,到大学进修,一系列的“提升”让他成长成才,也让他在企业里越做越好。“员工个人的成长最终会带动企业成长,这几年,我们已经新增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近10名,他们都是企业培育的精英。”冯雅飞说。在拥有了众多能工巧匠之后,凹凸重工更加注重技能人才之间的“传帮带”,让每个员工都能成为“工匠”。2015年,该企业成立了朱良军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出大量为企业所用的人才。如今,掌握各类技能的高级工人已占这家企业一线操作工的60%以上。

自主培育,锻造工匠,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做出这一选择的同时,还有相关的政策利好支持这些做法。

好工作难找怎么办?

市场提供更多职位,政府助力“更高质量就业”

工人不好找,人才很难寻,在许多人力资源主管为此终日烦恼的同时,难以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好工作也让求职者发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