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口。 图片由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三明莆炎A1标 提供
北纬26度以南,冬日里的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中仙乡空气潮湿、阴冷。而远山之上,仍是绿意密布;山下,河水静静流淌。一片好山好水中,莆(田)炎(陵)高速公路永泰梧桐至尤溪中仙段(三明市境)A1至A4标段正在有序建设。
莆炎高速公路贯穿闽、赣、湘中南部地区,是三省重要的省际运输通道和出海通道之一,也是《国家公路 规划(2013年—2030年)》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的联络线。其中,永泰梧桐至尤溪中仙段(三明市境)工程路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约23.4公里。该段还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 布局规划(修编)(2008年—2020年)》“三纵三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 中具有重要地位。
A1至A4标段项目沿线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易破坏而难恢复。又因这里处于山岭重丘区,工程复杂度高。根据工可预测,线路通车后交通量巨大,结构工程耐久及交通安全引导设施面临考验……以上种种,都让绿色公路和品质工程理念的贯彻成为必然。
播下一粒种子可以让鲜花盛开,栽上一棵幼苗可以让绿意萌动。2017年1月,莆炎高速公路永泰梧桐至尤溪中仙段被交通运输部列为第二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根据绿色公路和品质工程建设要求,A1至A4标段建设者充分结合标段特点,动于心、做在前,努力为八闽大地上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示范。
“以前,觉得建设绿色公路就是做好环保。通过建设A1标段我才明白,施工便道统筹利用等环节都属于这个范畴。”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莆炎高速公路三明段A1标段总工程师蒋彦鹏表示,建设绿色公路和品质工程的过程首先是思想转变的过程。
这一关于绿色公路和品质工程的思想转变,发生在整个A1标段。
自进场后,项目部就成立了绿色公路品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为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组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部署,在临建工程、施工便道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确定总体目标,确保高效完成。
绿色施工护好一方山水
A1标段项目总长约4公里,主要工程量包括珠峰隧道862米、后亭溪大桥右线867米、山头顶隧道1885米、路基土石方71.9万立方米。其中,后亭溪大桥是控制性工程。大桥右线主墩最大墩高为118.9米,被誉为福建省高速公路第一高墩。
从项目驻地向右前方望去,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大桥高墩已完成架设,后续工程正加快推进。“大桥最高墩距离地面有160多米,设备很难上去,我们启用了塔吊,还运用了液压爬模工艺。”蒋彦鹏说。
建设之初,施工便道是项目部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A1标段位于中仙乡山头顶村,进场道路仅有一条乡村道路。这条路等级较低、线路迂回曲折,其边坡因雨水常年冲刷,多处路面以下基层掏空严重。再加上项目距离县道较远,修建新的便道将征用大量土地、破坏环境。
“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是绿色公路的特征。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统筹资源利用?利用既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成为A1标段建设绿色公路的选择。
通过考察,项目部将733县道沿后亭溪可到达后亭溪大桥桥位的一条既有水泥路选为主要进场道路。项目部改造拓宽后的道路,为山头顶村未来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提前打造了线路。后期,这条临时便道将变更成为永久性道路。
在将既有村道拓宽为施工便道的过程中,项目建设者尽量减少破坏沿线自然环境,并加强挡护措施,防止土、石碴进入河流和农田。针对开挖产生的土质边坡,根据稳定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种类的植物及时绿化边坡、固土护坡。
“对于较稳定的边坡,绿化以美化、发挥生态机能为主。我们采用了色彩鲜艳的低矮灌木搭配草本植物,营造多层立体绿化。”蒋彦鹏说,对于土层薄、土壤干燥疏松、坡面不稳定的边坡,他们选择了生长迅速、可短期覆盖的植物,以达到固土、防风蚀雨蚀的目的;对于不稳定的边坡,选用根系延伸长、力学性能好的植物,以草、灌、乔相结合,使植物根系相互穿插固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集中场地的选择和建设关乎整个项目施工全过程。
项目部充分考虑现场施工的需求和避免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将三集中场地的选址定在距离后亭溪大桥右侧200米处的原向莆铁路弃碴场。通过改造,弃碴场变身为一块平整开阔的场地。工程结束后,这块地将移交给当地村委,可被规划为居住用地。
“为了方便管理、节约土地,项目驻地是用租来的村民房屋改造的,离后亭溪大桥只有500米远。”蒋彦鹏认为,这体现了他们与地方关系的高度协调,也满足了福建省关于标准规范施工的相关规定。
如何控制成本、保证质量、减少破坏,是建设者的永恒考题。“减少施工破坏实际上也是一种成本节约”成为A1标段全体建设者的心得。
后亭溪大桥的桩基施工就印证了这一点。
由于钻孔桩施工机械设备需要较大的场地,且需要较为宽敞的施工便道,这就需要征用较多的土地,会破坏植被。因此,项目部决定采用人工挖孔桩,最大限度地利用承台部分的场地。浇筑过程,他们采用塔吊及泵车,不需要在每个承台修建施工便道,也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
除后亭溪大桥外,A1标段工程均为隧道工程。隧道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会破坏洞门处的山体边坡、产生固体废弃物及粉尘。
怎么解决?隧道施工中,各种方式被用于守护绿色、播撒绿意。对于为稳定边坡而采用的喷射砼处,项目部采用外层TBS挂 喷播植草的方式进行绿化还原。运输过程中,车辆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对施工便道进行洒水除尘,保证施工不扬尘、扬尘不施工。
此外,项目部还建立了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建设者“看图即了然”。
标准化、人性化管理
“管”出内实外美
自进场以来,项目部对弃土场等场所的选择就着眼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弃土完成后,项目部对整个弃土场进行修整,完善排水系统,并在边坡区域种植生长速度快、固土保水能力强的香根草,显著增强了边坡稳定性。
蒋彦鹏介绍,通过与当地村委和老百姓沟通协商,弃土场后期将成为当地农田改造工程的场地。将施工产生的清表土在场内复耕,把含有较多腐殖质的表土重新平整于表层后,这里会成为肥沃之地。
管理的创新、品质的把控,更体现在标准化施工上。
在珠峰2号隧道出口、山头顶隧道进出口、6号和7号主墩施工现场,项目部设置了门禁系统,对外来人员实施登记制度。对于重点部位,远程监测系统的设置,让管理者能实时监控原材料、拌和站及现场情况。
以《交通运输部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为主线,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和施工特点,不少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得以运用。
据了解,后亭溪大桥的施工更多使用组合钢模板,并采用环氧磷酸漆等新型材料作为脱模剂,使混凝土表面的外观质量得以提升。隧道施工中,所装配的轻质铝箔—玻璃纤维复合型装卸式隧道逃生避险装置,质量轻、强度高、变形小、搬运拼接方便。
“我们还创新性地使用隧道湿喷机械手作为喷射工具,比人工快多了!而且喷射范围广、移动方便,明显减少了混凝土回弹量,工人与粉尘的接触少了。”蒋彦鹏介绍,项目部还采用了激光垂准仪和全站仪配合校正墩柱模板,迅速提高了液压爬模施工百米高墩的墩柱垂直度。
“安全帽受到撞击是啥感觉,你了解吗?我们的职工都在安全体验馆体验过。”蒋彦鹏说,为了保证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借助安全体验馆这一平台,项目部致力于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吃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菜,干净放心!”食堂管理员武大叔笑着说,项目部利用拌和站闲置空地,组织职工建起了项目菜园和家禽圈,购买了西红柿、草莓等菜苗果苗,圈养了几十只鸡、鸭、鹅。
在职工宿舍区踱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油然而生。循环利用的“活水”在翠竹的掩映下,为生活区增添了灵动的自然之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