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圆型袁世凯流通银币各年号主要特点:
1、三年.正面:两点华,国字第二笔带勾,出头年,民字也有与8、9、10年不同的特点,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背面:大嘉禾,满内齿,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提勾)。
2、八年.正面:隶书华,国字第二笔不带勾,满内齿,其它年号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背面:3点钟处有一空心叶,大嘉禾,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
3、九年.有两种大版别。
锋芒9年正面:袁像的眼睛呈杏核状,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背面:小嘉禾,9点钟处缺小内齿,下抹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勾下抹)。左上第二内外两禾粒不开芒(三年七分脸左上第二内外两禾粒不开芒)。注:大部分精发版和外蒙回归币、海南版属此类。9年背大嘉禾者是利用3年背模具铸造,不属于中央版
开芒9年正面:袁像的眯睛,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背面:小嘉禾,9点钟处缺小内齿,下抹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勾下抹),左上第二内禾粒开芒、外禾粒不开芒(三年七分脸签字版左上第二内禾粒开芒、外禾粒不开芒)。
4、十年.正面:“造”字是撇点告(八、九年的“造”字是竖点告),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肩章的框和杠是粗线条与其它年号的肩章明显不同,袁像前襟处均缺一小内齿。背面:与“壹”字下一横平行的一颗禾粒是直粗芒或弯粗芒,提勾圆,嘉禾局部浅打,以右中部明显,一些禾粒若现若隐,使嘉禾显得稀松
内齿暗记。即用增加或减少内齿的办法巧妙地制作暗记。例如:3、9、10年中央版正面袁像胸下缺1小内齿;3年福建、大扣、云南、甘肃等地方版正面满内齿;8年中央版正面满内齿,9年精发版背面9点处缺1小内齿,“四川”空心花三角圆背面11点处缺1小内齿等。另外,正常的3、8、9、10年背面约9点处为一特大内齿暗记。
自广东省首铸机制“龙洋”以来,各省纷纷效尤。清政府虽设置造币总厂于天津,但也难干收回铸币权。各省所铸造的银币中,不乏有一些珍稀银币。“物以稀为贵”,一些银币因为是稀品或孤品而身价百增。
(1)奉天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
此币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奉天省铸。该币是试铸币。币正面中央镌汉满文的“光绪元宝”,外围上方为“奉天省造”,下方为“库平银一两”,左右分列“癸卯”,背面中央蟠龙,外围上镌英文“奉天省造”,下镌英文“壹两”,左右分列花星。该币已是孤品,流失海外,于1991年6月在美国加州的一次拍卖会被一位爱国华侨以18.7万美元买回,创下钱币的最高价。
(2)戊申“吉”宇大清银币库平一两
此币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吉林省铸造。该币铸造历史背景资料失载。币正面中央镌阳文“吉”字及汉文“大清银币”字样,外围上方为满文的“大清银币”,下方为“库平一两”,左右分列“戊申”;背面中央蟠龙,外围上方是英文“光绪”,下方是英文“库平一两”,左右分列花星。该币已属孤品,据说原为马定祥先生所收藏,后佚失,至今下落不明。
(3)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
此币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由福建官局铸造。该币系试铸币。币正面中央是汉满文“光绪元宝”,珠圈上方为“福建官局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一花星;背面中央蟠龙,上方为英文“福建官局”,下方为英文“七钱二分”,上方与下方英文用二个花星隔开。因为是试铸币,故极罕见,即使是大收藏家亦难以收藏。
(4)湖南省造光绪元宝
此币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湖南省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的。系样币。币正面中央是汉满文“光绪元宝’,外围上方为“湖南省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分列花星;背面中央蟠龙,外围上下用英文镌地名、币值、左右分列花星。据说该币在国内仅有数枚,在海外不超过十枚。
(5)陕西省造光绪元宝样币
此币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陕西省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的。系样币。币的设计模式与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一样。只是湖南省造换成陕西省造。因为是同一造币厂代铸。银币文字风格与蟠龙形态都相一致。该币样币运回国内时。适逢清政府裁减各省造币厂,故未正式发行。仅存样币若干枚,可谓寥若晨星。
(6)庚戊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
此币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云南省铸。该币正面中央镌汉、满文“宣统元宝”,外围上方为“庚戊春季云南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分列花星。背面中央蟠龙,外围上下分镌英文的地名、货值、左右分列花星。该币出现一个错误,“庚戊”年误书为“庚戌”年。此币的铸造背景缺乏资料。此币迄今仅发现两枚,系试铸币无疑。
(7)孙像民国十五年壹圆银币
此币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广州造币厂铸。系试铸币。币正面镌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像,上方镌“中华民国十五年”;背面中央为“壹圆”,外围为交叉嘉禾图案。该币铸造背景失载,存世仅数枚。
(8)孙像民国十八年地球双旗壹圆
此币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天津造币厂铸。该币为试铸样币。币正面镌孙中山先生半身正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镌地球及双旗图案,上方为英文“中华民国”,地球上镌“壹圆”。该币设计新颖、制作精美。在1997年钱币拍卖会上以55万元成交。
银币鉴定真假五大方法:银色 声音 包浆 边齿 机铸纹
银色
银色,即是银圆呈现出的金属色彩。真银圆的银色白色中透着滋润,光泽柔和,颜色中透出一种自然沁色。假银圆虽是白银制造,但是由于金属成分的配方,它的银色和老银圆有着差异,一般是白里透着青,光泽较强,颜色生硬刺眼,用行话说:就是带“贼光”。这一点通过多观察,比较容易掌握
声音
敲击真银圆,声音的频率较低,会发出绵长柔和悦耳的声音。假银圆由于金属成分配方的问题以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它的声音总是比较尖细,声音的频率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真银圆也有声音不好的情况,俗称“哑版”。声音,只是鉴定银圆的依据之一
包浆
银圆的包浆是银圆在流通使用的过程中,表面因氧化而产生的一层深色附着物。它非常薄,但是性状很稳定,不容易掉色。现代的假银圆采用电脑、红外线扫描等技术制造模具,其重量、图案等都基本接近真品,所以包浆对于银圆的鉴定显得尤为重要。经我多年收集银圆,观察总结发现:真正的包浆在高倍放大镜下,显示其包浆附着物的状态比较疏松,呈油汗状物堆积,层次色泽非常丰富,这种现象在银圆的文字、图案、内齿的空隙中尤为明显。现代的假银圆,为了克服它银色贼亮的毛病,往往会用化学或者其他的方法给做上一层假包浆,这种假包浆在高倍放大镜下,显示出颜色单调、层次平淡,它实际上就是表面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颜色变化而已。掌握此要领对鉴定银圆非常重要
边齿
银圆的边齿有两大作用:防伪和防止盗取金属。在银圆的鉴定中,边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代高仿银圆的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边齿过不了关。真银圆的边齿整齐均匀、略带弧型,边齿细看好象是由两根细线组成一样。一般的边齿都有自然的磨损痕迹,在边齿内一般有包浆,即使你洗币也很难洗掉。假银圆的边齿不太整齐,不够均匀,不带弧型,很生硬,边齿内多有较新人为加工痕迹。多加观察,不难发现。
机铸纹
机铸纹是机制硬币在冲压成型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纹理。在硬币品相级别的评定中,机铸纹的表现状态是影响定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机铸纹鉴定银圆,一般收藏爱好者都不太熟悉。在此,我先介绍一下机铸纹的产生原因及其特点:银圆的制造机械是压力很大的液压机械,当银币的胚饼放入钢模后,机械向钢模施压,由于模具的体积是一定的,胚饼在模具中受到巨大的压力后,只会从钢模的中心向四周延展,从而产生一种从胚饼的中心(银圆的圆心)向圆周发散状的细微纹路,这就是机铸纹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现代假银圆虽然有的也是机器冲压成型,但由于其现代机械的先进条件,使它的压力远远达不到真银圆制造的压力,所以很难产生机铸纹。真银圆,带光银圆的机铸纹一般都非常明显。即使有使用磨损的银圆,虽然大面积的机铸纹已经不明显,但是在银圆的内齿周围,由于有内齿的保护,机铸纹不容易被磨损掉,只要仔细用放大镜观察,仍然是不难发现机铸纹的遗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