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淤泥河在张湾绕了整整一圈后,继续向东,奔向曹湾方向。
但是,张湾的河水已经到不了曹湾。出张湾约500米后,老淤泥河被107国道拦腰截断。
左侧为张湾出来的老淤泥河。右侧为107国道(面朝北方拍摄)
有进必有出,这是自然规律。被截断的老淤泥河,出水通道在哪呢?
看上图:贴着107国道西侧,有一条沟,与西来的老淤泥河成T字型。张湾河水就是通过这条沟向北排入新淤泥河。
这条沟,叫备战沟。
50岁以上的西平人,应该都知道备战沟。1964年,为了应对苏、美两国的军事威胁,国家开始建设“三线”工程,项目之一,就是修建京深公路。时值毛主席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这条路被命名为备战路。备战路西侧挖了一条大沟,命名为备战沟。改革开放以后,备战路升级为107国道,多次扩建加宽,备战沟屡被蚕食填埋,但前胡往北这一段被保留下来,作为张湾等村的排水通道。
上方为淤泥河上游,左侧为备战沟,也是张湾等村的出水口。
第二站 曹湾
从张湾出来,穿过107国道,就来到了曹湾村。
曹湾文化大舞台
来曹湾时,心里装着一个疑问:老淤泥河被107国道截断后,西侧的张湾借用备战沟来排水,那么,东侧曹湾的排水通道又在哪儿呢?
站在曹湾村后的淤泥河故道向西拍摄107国道。
热心村民告诉我:村北地里有一条南北沟,南连老淤泥河,北接新淤泥河,那就是曹湾的排水通道。
按照他们指引的方向,我沿田间小路在青纱帐中穿行,去寻找那条沟。
玉米叶边缘的锯齿,剌着胳膊又痒又疼,但我没有停下脚步。凡两河交汇处,都别有一番情致。哪怕是河与沟”的交汇,对一个村庄来说,也绝对是一个看点。
沟与河的交汇处
请看吧。老淤泥河从西边来,在这里拐向南方;从新淤泥河过来的那条沟,就在这个拐弯处与老淤泥河接上了头。
站在这个拐弯处,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当年读《小石潭记》,读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时,还很不理解:看个风景,怎么会心神凄凉呢?现在终于懂了,甚至感受更深。眼前是几近干涸的河道,头顶是一轮毒辣辣的太阳,周围是密不透风的玉米,背后有一个阴森森的坟场。此情此景,怎么会不心神凄凉呢!河东先生还有同游者,而我却是独自一人。要是老葛在身边该有多好!出行有个伴,不但能看到更大的风景,还能给彼此壮胆。
在玉米地里自拍留念
因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拍照之后赶紧回到村里。
村民们说,当年挖这条沟,本来有两个目的:汛期往外排水,旱时向内引水。最后,两个目的只达成一个。
且慢!这条沟怎么可能“向内引水”?
村民们解释说,新淤泥河上的翻板闸要是能蓄水,河水就能通过这条沟反哺老淤泥河,灌溉的水源就解决了。
且慢!淤泥河上怎么会有翻板闸?洪河管理所的马所长说过,全县共有三座翻板闸,两座在洪河上,一座在引洪道上,根本没有淤泥河的事儿。
“你去看看吧,没多远。”
从曹湾村口沿107国道向北约1000米,就是宋集桥。沿着桥南河堤东行约600米,下堤穿过玉米地,来到河道边,果真看到了一座水闸。
准确的说,我看到了一座翻板闸的遗址。
淤泥河翻板闸遗址
真正的翻板闸,靠液压控制闸门的升降,用以调节上游水位。眼前这个建筑物,应该只是翻板闸的底座。上面堆着往年的枯草。虽然枯草堆上长出了今年的青草,还是难掩破败的样子。
我想起来了。我早就见过它。每次从城里回老家,必经宋集桥。曾在桥头买过西瓜,曾在桥上向东瞭望。每次看到这个建筑,我都以为那是一座小桥。
据曹湾村民回忆,这座水闸建于1970年代初期。淤泥河裁弯取直以后,河水下泄极为顺畅,在消除水患的同时,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地下水得不到充足补充,附近村庄极易发生旱情。于是又建了这座翻板闸,目的是在枯水期拦水蓄洪,补充地下水的同时也为周边村子提供灌溉水源。
河堤上连接新老淤泥河的小桥。(由南向北拍摄)
可惜啊!因为当时的技术不过关,翻板闸建成后竟然不能自动翻转,得用上拖拉机才能完成提闸、落闸动作,相当于关键时刻掉链子。无可奈何之下,1980年代初拆除了翻板闸,只留下了我看到的那个底座。
没了翻板闸,引水灌溉就成为空谈。那条沟就只剩下汛期排水这一个功能。
连接新老淤泥河的那条沟。前方是曹湾村。(由北向南拍摄)
就是这个“汛期排水”功能,也不能完美实现。如果上游降雨量大,新淤泥河的水位往往比老河还高。这样一来,不但村里的水排不出去,新河的水还会通过那条沟倒灌进村子。加上南方“小白河”来水,南北夹击,曹湾等村深受其害。
几年前,为了阻挡北方来水,曹湾村民到河堤上堵住了桥洞。他们一走,桥洞又被岳庄村民捅开。岳庄位于翻板闸下游;河水向曹湾分流,可以化解岳庄的防洪压力。
曹湾村民很怀念那座翻板闸,怀念那段从新淤泥河引水灌溉的美好时光。翻板闸的兴废确实与他们关系甚大,兴则受益,废则受害。
不过,幸福是比较出来的。跟淤泥河改道前的连年水患相比,现在的曹湾已经幸福多了。
这些年,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国家投巨资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每块田里都打了机井。将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新淤泥河、老淤泥河以及小白河必将得到更彻底的治理,曹湾村民必将迎来更幸福的明天。
曹湾村民接受采访
对了。村民们提到的“小白河”,就是小胡庄村南“洛阳桥”下那条小河。为什么叫“洛阳桥”?为什么叫“小白河”?河水发源何处,流向何方?这些秘密,探索起来又是另一篇文章。
107国道上的“洛阳桥”标志牌
滚滚淤泥河,从曹湾村北地折往东南,流经谭庄,又拐了好几个弯,然后折向东北,进入于桥村。
于桥村,以“桥”为名,难道那里真的有座桥?
(未完待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