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辅助制动
顾名思义从辅助制动名称中可以看出其在制动系统中的定位是辅助性的,而其辅助对象就是行车制动
四、辅助制动特点对比
1、制动功率:传动系统制动比动力设备制动能提供更大的最大制动功率。因此液力/电涡流缓速器往往能提供更高的平均下坡速度,利于高效物流运输。
2、成本:成本与制动功率大致呈现正比关系,制动功率越大,往往成本也越高,液力/电涡流缓速器成本最高。
3、结构复杂程度:泄气式/压缩释放式制动涉及发动机结构改动,往往复杂程度较高,其次是液力/电涡流缓速器,发动机制动结构最简单。
4、安装难易程度:安装难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复杂程度成正相关,泄气式/压缩释放式制动器安装难易程度最大,其次是液力/电涡流缓速器。
5、噪音:除了最简单的发动机制动以外,其他类型辅助制动都存在一定噪音,其中压缩释放式制动的噪音水平控制得最好。
6、重量:电涡流缓速器,受电磁感应所需材料影响,重量最大,其次是液力缓速器。在制动功率相当情况下,液力缓速器明显比电涡流缓速器更适合目前追求轻量化的物流商用车市场需求。泄气式/压缩释放式制动器重量较小。
五、辅助制动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
1、现状:目前国内物流商用车辅助制动装置以动力设备制动器为主,传动系制动普及率较低,尤其是液力缓速器,最近几年才出现在卡车可选配置里。
2、原因:动力设备制动成本较低,且基于法规(GB7258、GB12676)对制动性能要求,很多卡车出厂已经标配动力设备制动器。
而液力缓速器无法规模普及主要是因为,首先“劣币”盛行,水淋刹车拥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以及宽松的法律法规环境。
其一,淋水装置凭借短期投入成本低,加装方便等优势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即使水淋刹车会导致制动器故障、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也阻止不了淋水装置的盛行。
其二、法律法规出现执法不严,执法不一,区别执法现象。比如北方冬天禁止使用,其他季节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西南地区刹车淋水甚至是交警判断你车辆是否安全的准则之一。
其次是“良币”疲软,目前液力缓速器在成本、技术等方面优势不明显,尚无法达到普及的要求。
有两个方面消息可以大概说明现在液力缓速器的应用状态:其一是GB7258-2017(包括GB7258-2012)关于辅助制动要求是“装备缓速器或其他辅助制动装置”,可以看出缓速器不是必选项。
其二是2016年两会期间,法士特首席技能培训师曹晶提出“为商用车强制配置缓速器”的建议,工信部的答复中指出:争取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缓速器产品列入商用车《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显然国家相关部门对缓速器推广和应用十分重视,但同时也不难发现规模性推广应用尚需时间。
3、未来展望:
辅助制动的性能特点谙合未来物流市场对时效及安全的综合要求。
单一的辅助制动也许应对未来需求会略显乏力,多种辅助制动联合制动不失为较理想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动力设备制动和传动系统制动各自优点,应对不同工作场景。
但目前液力缓速器的普及率较低,尚需多方联动,共同推进应用。
(1)技术创新:目前国产品牌液力缓速器已经崛起,法士特、华盛等品牌均已向市场推出自己的产品。
但与经验丰富的进口品牌相比,国产产品性能仍有待市场考验,国内主机厂、零部件厂商应加强联动,提高整车匹配性,不断技术创新,丰富产品品类,提高液力缓速器性价比,让客户愿意买单。
(2)市场引导:国家层面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市场进行引导。
例如:可对西南区域购买液力缓速器进行适当补贴或者政策倾斜,引导用户消费,提升用户认知,扩大液力缓速器影响范围;保险业、车管所等部门应该认可液力缓速器后装的合法性,可享受正常保险、年审等。
(3)法规政策:加快相关调研验证工作,明确辅助制动的配置要求。对于不合法装置应统一执法标准。
有任何问题,欢迎私信我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