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技师学院:98%以上就业率背后的秘密

毋庸讳言,对百姓尤其是家长们来说,孩子的就业率高不高,毕业后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好工作,是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参照。

对这个问题,聊城老牌名校——聊城市技师学院有着骄傲的答案:“十二五”期间,学院累计为聊城市和邻近周边省市输送合格高技能人才1.5万人,毕业生“双证书”比率达到98%,学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就业满意率90%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7%以上。

这些数据,见证着一所名校的深厚底蕴,也是学院专业对口、视野开阔、师资过硬、学风优良的最好表达。

以“立志、求真、务实、创新”为校训,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理念,经过近60年积淀,聊城市技师学院桃李芬芳。

来聊城市技师学院,学过硬技术,成就高技能人才,为自己也为家庭赢得一片朗朗晴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院毕业生的人生写照。

5月22日上午,聊城市技师学院现代学徒制拜师仪式在学院孔子广场举行。

人才济济

技能超群闯天下

“今年技能大赛能获一等奖,真是太高兴了。”近日,在得知刚刚公布的我市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成绩后,张启志很是激动。

张启志是市技师学院2015级电气工程系电气自动化设备组装维护与调试专业学生。去年,在山东省技能大赛中,他与同学江玉占获得中职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二等奖。今年,两人又获得了市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还有一年就要毕业的他,希望凭借在校期间扎实的学习功底,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

像张启志这样的想法,在许多往届毕业生那里,早就成为了现实。而且一大批毕业生都已成为业界的佼佼者。例如:山东菏建集团总经理苗林、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汉兴、鲁西化工集团原副总经理李志东、山东鑫亚公司副总经理胡建廷、聊建集团总工程师齐建东、聊城市龙豪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秋风、聊城中钢联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景明、聊城海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尊光以及国家级优秀教师马好岗等等,都是从学院走出的优秀毕业生。可以自豪的说:建校几十年以来,聊城市技师学院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他们工作在全国各地不同岗位上,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为什么学院能培养出如此多的技能精英人才?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玉梅说:“主要原因是我们院学生综合素质好,技能高。”王玉梅介绍,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围绕“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理念,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院还把技能比赛融入日常教学中,每年都会举办或承办国家、省市级多种项目的技能大赛,并屡获各级各类奖项。2015年,在该院举行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张胜昌、姜昌取得“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赛项第一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分别荣获一、二等奖;2016年,学院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赛项山东省选拔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聊城赛区选拔赛、聊城市2016 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等4项赛事。大赛中,学院学生共获得一等奖2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5项;“液压与气动传动装调与维护”项目代表聊城市中职学校首次参加全国比赛;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该院又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再次荣登榜首。在个人赛项目中,荣获一等奖1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6个;在团体赛项目中,荣获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理实一体化”

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学院技能人才多,毕业生就业率高,除了学生素质高、技能好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因素?王玉梅说,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5月22日上午,聊城市技师学院现代学徒制拜师仪式在学院孔子广场举行。这也是我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首个现代学徒制班拜师仪式,从而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将“课堂”搬到了施工现场,把讲授知识变成为手把手的传授技艺。

仪式上,学院25名学生与山东金柱控股有限公司王霞、张明高等六位师傅进行了师徒结对,郑重地向师傅鞠躬行拜师礼、行献花礼、递拜师帖,师傅向徒弟答礼并赠送《员工手册》。

作为山东省第一批建筑施工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很早以前学院就与山东金柱控股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从2015年9月开始,双方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共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而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除此之外,学院各专业也都在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做、学、教一体化,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获得了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推行“四个实践环节”教学模式,即见习、实训、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四个环节,学生认同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达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行“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订单培养

“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

学院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要求,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员工。

该校与青岛海尔集团、青岛海信集团、鲁西集团、山东聊建集团、聊城交运集团、中通客车、三和纺织、九州生物、时风集团、新凤祥集团、山东万斯达集团、山东天马集团、山东云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鑫运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签订协议,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对在企业实习就业的学生,学院采取多种办法,对学生实习状况跟踪管理,对在社会上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实习的学生,学院定期进行回访,侧重了解企业领导与工人师傅的意见,了解学生思想与工作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学院与上市公司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通学院”,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装配与维修、汽车维修、焊接技术等5个中通班,实行“订单”培养,定期考核,正常毕业后,便可直接到中通客车上岗就业。2016年,学院和德国柏林信息化能源技术管理职业学院签订了中德班合作意向书,中通中德班学生在学院学习两年后,去德国学习半年,最后到中通“实习+就业”。据了解,这种订单培养模式,实现了“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良好循环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就能掌握公司一线的生产技术,能够快速适应公司的生产需求,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家长们十分满意地说:“学校这样培养孩子,我们信得过!”

“企业需要哪类人才,我们就培养哪项技能。企业下‘订单’,我们出‘产品’。这种‘订单培养’模式,已成为我院特色突出的办学模式。”王玉梅说。

双向选择

每生不少于三个可选就业岗位

“每年举办多场校园招聘会,助推毕业生就业,也是我院学生就业率高的原因之一。”王玉梅说。

据了解,学院每年都会为毕业生举办多场大、中型毕业就业洽谈会或招聘会,提供每生不少于三个就业岗位的自主选择。在今年5月23日举办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前来学院招聘的省内外单位多达130余家,提供的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4000多个,涉及建筑、机械、汽车销售及维修、财务会计、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

因该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技能好,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美誉度,也有不少企业纷纷登门洽谈签约,并将其作为人才输送基地。为确保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该院在获得企业用人信息后,立即派专人前去实地考察,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到学院。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员工工作环境、工资待遇、食宿条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选择出那些实力强、信誉度高的企业进行合作。

“十二五”期间,1.5万人的高技能人才,高达98%的毕业生“双证书”比率,大于98%的高就业率,超过87%的对口就业率,高于90%的就业满意率……一个个数字的背后,呈现出的是鲁西大地上一所厚重而又年轻的职业院校的超强实力,也缔造了一段聊城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佳话。

对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在这里学到了真本领,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善莫大焉。而对于聊城市技师学院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与辉煌同在。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聊城市技师学院,这颗齐鲁大地上璀璨夺目的职教明珠,将以打造鲁西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航标,乘风逐浪,卓然奋进,倾情谱写一曲更加精彩的旷世华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