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的“能”,因有这些赋能

湘伴导读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描述湖南,非红色莫属。扎根湖南这片红色热土、英雄之地的人们,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在接续奋斗中践行红色初心,在“三高四新”的赛道奋力奔跑。三湘大地的红色故事、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因一个个鲜活的湖南人,变得可触可感。而当下奋斗拼搏的湖湘青年,又因红色基因、湖湘精神的赋能,更加创新有为。

湖南为什么这么“红”?

(活动线路。)

(活动启动式现场。)

湖南为什么美?

湘伴君注意到,此次采访之行的颜色,不仅有党史红,更有创新蓝、生态绿和丰收黄。一个个英雄之城,亦是创新之城、发展之城。它们创造的五彩斑斓,共同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湖南篇章。

以实体经济起步的长沙县,在我省“三高四新”战略中,大步向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进发,将创新驱动摆在首位,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在超越自我中破浪前行。

以农业闻名的宁乡,十多年来,“兴工”疾行,打出“功能组合、资源整合、企业聚合、力量融合”的工业发展“组合拳”。至2020年,宁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471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1%。

刷茶牙膏,吃茶早点,游茶马古道,看茶乡花海,住黑茶民宿,睡前敷黑茶面膜……益阳安化狠抓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用黑茶“趟”出脱贫路、致富路。2020年,安化黑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30亿元,从业人员约30万,围绕制茶工艺形成了种植、生产、加工、服务等全产业链条。

(华菱湘钢生产车间。通讯员 摄)

在湘潭,采访团感受着这里现代工业的辉煌一页。湘钢钢材撑起港珠澳大桥、江麓战车亮相国家大阅兵、华菱线缆登上神舟飞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数超级工程的背后,都有湘潭人、“湘潭制造”和湘潭智慧的贡献。

株洲市炎陵县的湖南国声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全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小巨人”企业,前者凭借高效优质的生产制造水平,年产值达10亿元,纳税3500万元;后者则是炎陵县2018年引进的项目,经3年发展,现已建成16条生产线,年生产各类电器1500万台,年产值达10亿元。

湖南的美,不仅源于湖南先烈铸就的磅礴的红色力量,更离不开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赓续和发展。

湖南为什么能?

如果说,之前我们看到的这场旅程,是回顾红色之旅、见证成就之旅,那么,从这一旅途采访的细微之处,我们能感受到,湖南的“能”,源于每一位湖南人骨子里或霸蛮肯干,或敢为人先,或经世致用,或实事求是的湖湘精神。这趟采访之行,也是一场书写奋斗之旅。

1999年,山河智能10余人创始团队,仅凭50万元的客户预付款起家,一路创新领航,用20余年时光,从单一的液压静力压桩机,发展到工程装备、特种装备、航空装备三大业务板块,谱写出一曲振奋人心的铿锵旋律。

在楚天科技,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引进一位技术总工,董事长唐岳五下永州,半路晕倒被送去医院,一苏醒拔掉针头就去赴约,真情实意终于感动了对方。

5G 络进工厂,在全国还是头一遭。2019年9月12日,华菱湘钢与湖南移动、华为公司合作,在全国率先“尝新”。如今,戴上VR眼镜,工程师能在千里之外获取车间物料、车辆、车斗高度及装卸位置。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凝聚力,是湖南为什么“能”的重要源泉之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体现在老百姓衣食住行各个环节。采访中,老百姓的幸福感从他们的乡音中“流淌”出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安化全县14.86万贫困人口有10万因茶脱贫;在宁乡办理出生证明不要10分钟;宜章县梅田镇龙村瑶族村村民曾贵祥通过申请小额信贷,承包百余亩山林搞种植,仅脐橙一项预计产值可达60多万元。

革命年代,湖南人以忠诚与担当书写辉煌与传奇。和平年代,湖南人没有停留于历史的荣光中,而是在赓续红色基因、传承湖湘精神、坚守为民初心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一往无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