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新一代主战坦克突击(主题)
凌晨时分,太行山腹地格外寂静。不远处,一群士兵全副武装,步履匆匆。
连长朱峰解释:“坦克如果不能很好地伪装自己,很有可能发现就会被摧毁。”平时的习惯,折射出他们对战争的思考。可以看出,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已融入这支部队每名官兵心中。
图①:演训场上,99A式坦克向“敌”发起冲击。
图②: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合成营组织实弹射击。张日荣摄
作为从平江起义一路走来的英雄部队,数次转型发展,让官兵见证了坦克从“力量型”到“智慧型”的转变。野外条件差,满身黄土、顶着烈日是坦克兵的日常,但他们脸上的骄傲与自信丝毫不减。“能够成为一名英雄部队的坦克兵,是我一生的荣耀。”列兵安亮亮说。
“它既是战场上的猛虎,也是体系作战的一分子”
沙尘漫天,盖住了东方的鱼肚白。
“刚才是个大型土坑,若不及时闪避,很容易发生侧翻事故。”任斌解释道,“长距离机动既要确保行军速度,又要避免非战斗减员,尤其是在这种能见度差的情况下,更需要提高防范。旅里经常组织夜间训练,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在特殊条件下早分辨、早发现、早预判类似潜在威胁。”
前方几百米距离上,“敌”防御工事黑压压一片,前沿防御带烟雾弥漫、火光冲天。紧张胶着之际,远山背斜面炮弹急速升空,工兵、步兵等分队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开辟战场通路。在步战车炮射导弹的掩护下,两支坦克突击队像刀子一样划开“敌人”坚固的前沿防御,向纵深穿插突进……
“真正的勇猛,并不是一腔孤勇的单车作战,而是注重情 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密切配合。”面对刚才完成的协同配合,作训科参谋张桂生指着一辆99A式坦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它既是战场上的猛虎,也是体系作战的一分子。”
“我们必须成为一把锋利的剑,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
浓重的积云涌到群山上空,一场激烈的博弈即将开始。
在后方炮兵火力支援下,左右两翼攻击群坦克引导步战车向“敌”纵深推进。与此同时,模拟机降分队实施立体攻击,在“敌”防御部署的后方发起偷袭。
久攻不下,红方改变了战术。10多辆坦克组成的穿插分队利用高低盲区,以最大极限速度侧后迂回,在新一轮火力掩护下迅速前出,向对方阵地发起冲击。他们翻土岭、过壕沟,趁“敌”不备,突破“敌”薄弱环节,犹如一把利剑将“敌”心脏狠狠刺穿。随着震天的怒吼,一枚枚炮弹直指目标,“敌”火力点全部被摧毁。
乌云散去,指挥所内复盘研讨与总结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在为下一场战斗做着充足准备。
“未来战争更加残酷,对坦克作战水平的要求更高,但我们的身影绝不会缺席战场。”武晓飞说,“我们必须成为一把锋利的剑,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
“数字化的部队,数字化的兵,心向前沿,决战巅峰……”回营途中,官兵口号洪亮,士气高昂。新时代强军征程上,这群年轻的数字化坦克兵一路披荆斩棘,向着一个个高地发起冲击。
我依恋着它,它成就了我
■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一级军士长 丁 辉
从1993年入伍到现在,我就一直和坦克打交道。每当闻到战车上散发的油液味,听到发动机传出的轰鸣声,我就感到特别踏实。坦克,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依恋着它,它成就了我。从特级驾驶员、特级射手、特级车长,到信息化条件下特级 络模块维护员、特级信息化系统操作员……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装备的更新换代,离不开部队的加速转型。
每一次升级换代都像是一道坎,迈过去就成功了,迈不过去只能被淘汰。当年老班长带我们的时候,正好是新装备列装的关键时刻。那时,老班长感觉新型主战装备太复杂,学不了、不想学,就放弃了参加培训。结果没两年,他就因不适应部队需要退役了。
每次想到老班长离开时的那份不舍,我就不断告诫自己:如果我不跟着装备换代“升级”自己,说不定几年后我也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心爱的坦克,离开这支一路领跑陆军转型建设的部队。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是我的战位,更是我的生命。
99A式坦克列装那段时间,战友们就像疯了一样,白天在训练场进行实装操纵,晚上加班加点背记数据。当时,没有成型的教材,也没有适用的标准,更没有指导手册以供参考,我们就从每个零件开始摸索,恨不得一分钟当成两分钟来用。我觉得,正是这种不服输的意志,才让我们敢啃硬骨头、完成大任务。
29年军旅生涯,我在演训比武场上获得不少荣誉,也成为阅兵场装备分队的“金牌教练员”,提出“箭形”队形并被采用,以零误差的超高标准带领99A坦克分队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一次受阅,一生荣光。5次登上阅兵场、4次驾驶装备方队第一车,我从受阅方队中兵龄最短的驾驶员,变成了年龄最大的“头车”驾驶员。
入伍以来,作为一名坦克兵,我经历了演训场的战火硝烟,也经历了阅兵场的无上荣光。我认为,今天,坦克依然是陆上无可替代的主战装备。只要祖国需要,我会驾驶我的战车冲在第一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