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1战斗机 资料图
中国 8月18日讯 据俄罗斯《观点 》 站近日 道,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表示,1994年停产的米格-31歼击截击机应恢复生产。此机型被公认性能独特,但有关是否有必要增加其在俄空军中数量的争论多年未休。复产决定表明,俄罗斯对潜在军事威胁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罗戈津称,米格-31性能独特,无与伦比,前景广阔,必须复产。他说:“这一观点在国家杜马听证会上提出时,得到了国防部、军事工业委员会官员以及工业界代表、国家杜马专业委员会议员的支持。”
苏联截击防空战机计划下催生的米格-31战机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针对美国开展的第四代机计划,苏联于1983年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极具针对性的截击防空兵战机发展计划,主力防空机型将以点防御的苏-15和面防御的米格-31为主,以后将逐步以改进型米格-31M全面替代现役飞机,此后还计划开发新型远程、高速截击机,同时以此为平台开发具备侦察能力的新机型。按照苏联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间将以改进米格-31为重点目标,2010年至2015年左右则用新型截击机来代替米格-31。
米格-31是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串列双座全天侯重型截击战斗机(俄语:Микоян МиГ-31,英语:Mikoyan MiG-31,北约代号“捕狐犬”)。米格-31于1975年9月16日首飞,1979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80年开始交付部队试用,1981年正式交付部队。随后,米高扬设计局在基本型基础上先后推出了4种改进型号,其中的M型和D型较受瞩目。米格-31M仍用于执行防空拦截任务,其最大改进之处是换装了升级后的相控阵雷达。为了与该雷达相匹配,前苏联“三角旗”设计局还为M型研制出了R-37第四代远距空空导弹,该弹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可用来拦截包括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在内的多种空中目标。
1984年苏联防空兵正式确定改进米格-31,计划分三次完成改进工程。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这些计划都没最终实现。为保持空军的战斗力,俄罗斯将米格-31再次被列入俄空军改良装备的名单。2007年11月,俄罗斯“空军30中央科学研究所”所长尤里?巴雷科宣布,武器系统更新将能够使米格-31重型歼击机打击高超音速飞行器。俄罗斯航空武器完善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长期的国家计划,其中包括研制新一代“空-空”制导导弹。经现代化改造的米格-31将能够配备远距“空-空”制导导弹。其打击隐形飞机、巡航导弹以及未来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能力将会增长。与基础型飞机相比,其作战效率大体上能够提高50%至4倍。
优越的性能: 起飞重量和飞行速度堪为“翘楚”
米格-31战斗机是全世界起飞重量最大、飞行速度最快的作战机型,由米格-25战斗机发展而来,该机气动外形与米格-25很相近,采用上单翼、双立尾、两侧进气布局。机长22.69米,翼展13.46米,机高6.15米,装有两台D-30-6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具备高超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单机最大推力14600公斤,高空(18300米)最大飞行速度2.83马赫,巡航速度1.63马赫,作战半径15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46200公斤,实用升限24000米,最大续航时间3.6小时,一次空中加油6-7小时。
米格-31战斗机采用二元进气道两侧进气、悬臂式后掠上单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全金属机身。机身有50%的材料是合金钢,16%是钛合金,33%轻质合金。采用楔形进气口,下唇由铰接板组成,有大的辅助进气门,可自动控制激波的最佳位置和进气量。因此发动机较为不易发生喘振和熄火,克服了在亚音速范围内耗油率大的缺点。机体结构加强,适应于低空超音速飞行,该机具有拦截包括巡航导弹在内的多种入侵目标的能力。
机身下方装有液压操纵的减速板,尾罩内有两个减速伞。大后掠双垂尾略向外倾,垂尾根部装有向前延伸的整流片,插入式方向舵。大后掠全动平尾,机身腹部有向外倾斜的腹鳍,垂尾及腹鳍上有埋入式天线。可收放式前三点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向后收起。主起落架为小车式,装有2个前后左右均错开、成阶梯排列的机轮,向前收入进气道下方。控制各翼面机械操纵方式较为落后,不如西方第三代战斗机使用的数字式线传系统。
机头装有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中远距导航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APD-578数据链路系统,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等。前机身右侧下部整流置内装1门23毫米GSH-23-6六管机炮,备弹230发。8个外部挂架,机身下4个,可挂4枚R-33远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机翼下两个外侧挂架,可以挂2枚R-40T中距红外导弹,四枚R-60红外空空导弹成对挂在机翼下两个外侧挂架上。
该机是第一种装有SBE-16“掩体”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战斗机,搜索距离达20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天线直径1.1米,频带9-9.5千兆赫,跟踪距离90千米。以边跟踪边扫描方式同时跟踪10个目标,由火控计算机选择出4个威胁最大的目标予以攻击。该雷达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数字式数据传输装置可将雷达截获的目标信息传给地面指挥系统和邻近的飞机。机头下部安装了可收放式红外搜索跟踪仪。上述系统与任务计算机及雷达交联,可提高抗电子干扰能力和武器系统的命中率。
米格-31将用于保证俄北方战略安全及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对于俄罗斯而言,保证国家北方战略安全和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的问题越来越迫切。争夺北极的斗争是地缘政治斗争,因为在那里确实需要保卫:据联合国统计,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为900-1000亿吨。这一数字超过了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之和,这也是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北极成为世界强国冲突地区的原因。北极不仅有丰富的能源,这里的渔获量几乎占世界的一半。随着冰层的融化,发展经由北方海上航路的的大西洋-太平洋贸易航运具有很大的经济前景。北极地区有俄罗斯重要的国防工业企业、北方舰队基地和军事基础设施。此外,俄罗斯沿北冰洋有2 万公里长的边境线。
2008年俄罗斯总统批准了《俄罗斯联邦2020年及未来国家的北极基本政策》。考虑到国家所采取的在北极保持经常性海军存在和保持主要北极强国地位的方针,普京呼吁重视在北极方向上部署部队和展开基础设施。同时,俄罗斯空天防御状况十分令担忧。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党团于去年4月和11月就空天防御部队作战能力现状与完善问题及米格-31航空系统在国家空天防御中的使用问题联合举行的议会听证会表明,在俄罗斯国家安全保障方向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米格-31远程截击歼击机为基础的空天防御体系的空中部分解体。这一型号的飞机正在被以各种借口匆忙销毁。
对世界主要国家公开的军事计划的分析表明,目前和未来10-15年世界上没有能在速度、爬升性能、实用升限和其他飞行技术性能及作战使用效能(在预定范围内)方面能与米格-31相提并论的航空系统。米格-31的使命是拦截和消灭空气动力飞行器所能达到的全部飞行高度和速度范围内的巡航导弹(包括以地形规避状态进行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低轨道卫星、隐形飞机、在超低空、低空、中空和高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在敌人使用主、被动干扰和假热目标的情况下、在昼间和夜间飞行的其他各种空中目标。
米格-31战斗机的复产决定虽面临争议,支持者占据上风
去年春天,国家杜马内部就该型号飞机的命运展开激烈辩论。议员们一致认为,必须恢复生产此型号的截击机。令人奇怪的是,空军总司令邦达列夫对此表示反对。他宁愿把钱花在研制同类新型飞机上。他对此解释说,米格-31的设计已经过时,更先进的俄罗斯战机会有更强大的能力完成战斗任务。
但功勋试飞员伊戈尔马利科夫说:“我在该型战机上试飞过多次。无论我攻击目标多少次,只要俯冲下去,目标必然被击得粉碎。米格-31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可以更换无线电电子设备等等,极具潜力。整个飞机系统都设计得很简单,但经过了周密考虑。”马利科夫还说:“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战机。它不算灵活,研制它的本意是为了在高空高速摧毁目标,以后甚至有望击毁卫星。使用米格-31不仅能摧毁空中目标,摧毁近地空间目标也是有可能的。”
一些发达国家军队配备的巡航导弹数量不断增多,性能日益提升。普京总统去年多次提到过这一趋势。去年11月,他表示,远程高精度武器已经成了核武器的替代选择:“它实质上已能替代核武器,其一系列性能指标不比核武器差。”
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弗拉基米尔?阿诺欣认为,恢复生产米格-31是防范巡航导弹大规模袭击俄领土的一个对策。他表示:“俄罗斯军事理论家和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潜在威胁。我觉得,防空部队在阿斯特拉罕附近的阿舒卢克试验场进行的一系列演习表明,恢复生产米格-31对完成战术-战略任务而言很有必要。”阿诺欣补充说:“乌克兰及其周边局势证明,我们有关恢复生产米格-31的决定做得稍晚了些。五、六年前就该这么做了。我们现在才开始奋起直追。不过好在总算起跑了。”伊戈尔马利科夫对此持赞同意见:“米格-31是反击导弹袭击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即便是美国人也没有类似战机,恢复生产实为明智之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