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改革科技体制打破省际壁垒“揭榜挂帅”激活创新潜能

面对资源薄弱短板,科技弱省该如何发力?贵州率先实施“揭榜挂帅”,探索开放式创新体系,有效提升了科技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走出一条颇具启示意义的科技创新道路。

在国家政策有力支持下,贵州近年来驶入发展快车道,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然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相伴而生,成为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对科技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曾经的科技弱省该如何破解难题?贵州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科技创新之路:他们在全国率先实施“揭榜挂帅”,倒逼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效弥补了自身科技资源薄弱短板。目前,贵州共发布11批26个技术榜单,立项实施11个重大科技项目,成功攻克一批技术难题,有力提升了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应能力。

“揭榜挂帅”如何运作

走进位于贵州黔西市的青龙煤矿调度监控中心,只见大屏幕上参数跳动——整个矿场生产情况及设备参数均实时显示传输到监控大屏上。井下长约15米、重达80吨的“巨无霸”在技术员的远程操控下,有条不紊地转动着,切割下来的煤块通过传送带直达井上,全程不见人影。

青龙煤矿的巨大变化得益于贵州实施的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制度。2020年3月,贵州省科技厅发布“煤炭智能采掘技术榜单”,集中力量解决传统采掘失调、预留保护煤柱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

团队研发的智能化装备最大程度减少采面工作人员数量,不仅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释放了劳动生产力,也为下一步全矿井实现无人化开采奠定了基础。

贵州素有“西南煤海”之称,探明的保有煤炭资源储量540亿吨以上,居全国第五位。然而,该省煤炭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却不高,长期徘徊在3%左右,约为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同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贵州煤矿开采安全事故多发。

突破技术瓶颈,是贵州煤炭产业提质增效极为紧迫的现实问题。2017年以来,他们先后发布三批技术榜单,吸引了省内外不少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揭榜——

2017年8月,贵州面向社会发布“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领域技术榜单”,计划到2020年底,全省采煤机械化率达到96%。

2019年9月,贵州再次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关键4%”煤矿,再次发布技术榜单,提出力争到2020年底,采煤机械化率达到100%。

2020年3月,贵州第3次发布煤炭智能采掘技术榜单,提出到2022年左右实现“井下无人地面无煤”,2025年左右实现“井下无人地面出煤”。

在“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下,短短数年,贵州采煤机械化率从62.1%提高到100%,跻身全国前列;同时,采煤智能化工作也在有条不紊推进。

什么难题能上榜单

近年来,贵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科技供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贵州自身科技力量薄弱,依靠自身力量攻克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短期很难奏效。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贵州人才总量约为560万人;且人才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人才占比较高,以院士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匮乏,难以组建有战斗力的团队啃下“硬骨头”。与此同时,贵州的大型企业少,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多,企业能用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多,难以集中力量破解难题。

在这样的条件下,贵州必须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科技创新道路。

什么样的难题能入选榜单?贵州科技部门通过走访行业主管部门与一线企业,收集他们在发展中的难点、痛点,然后组织专家论证,将带有全局性的技术难题找出来,最终制定、发布榜单。

“这说明我们是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没有真本事、不拿出真办法,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廖飞如是说。

谁能“揭榜”?贵州坚持“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限制,企业和科研团队凭实力“揭榜”,最大限度激活了创新潜力。

在“比榜”环节,突出实践性。据了解,除“大数据领域技术榜单”属于补基础研究短板,设置了论文考核指标外,其余榜单均不看论文只看结果。

廖飞表示,“揭榜挂帅”制的推行,让贵州跳过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周期,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智力与创新资源。

如何加快成果转化

有别于先出成果、再求转化的思路,贵州的“揭榜挂帅”机制坚持以实际需求寻找供给,让科研与生产结合得更加紧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研成果转化时间长的问题。

“设备安装基本是填埋式,每套成本在1万元以内,由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村民承担一些电费,平均每户每月不超过1元钱。”吕相刚说。

“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下,贵州成功破解了数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关键技术装备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完成急倾斜煤层采煤机和液压柔掩支架研制;煤矿设备轻量化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项目使采煤巷道液压支架重量从25吨降低至17.3吨,重量降幅达30.8%……多个项目形成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对于这些通过揭榜立项的科研项目,贵州给予了最大限度支持,鼓励、支持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通过参与“揭榜”,贵州企业在与省外技术团队的合作中,也学到了技术,提升了自身研发能力。

“合作方长期在项目上派驻人员,和我们一起攻关。我们的科研人员在干中学、学中干,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既解决了自身瓶颈,又积攒了科研实力。”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机电部主任宋大栾对参与“揭榜”的作用赞不绝口。2020年以来,他们主动参与揭榜,先后承接“智慧矿井技术和装备在新田煤矿的研究”“智能化TNM机在糯东煤矿岩巷施工的研究与应用”等技术榜单项目,让一大批技术人员成为煤矿生产信息化、自动化的行家里手,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步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