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县水泥厂老照片

耀县水泥厂曾经艰辛历程和峥嵘岁月留给我们的是记忆、是情怀,从《耀水记忆》栏目里每一个叙述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份记忆的珍贵、这份情怀的深重。 本栏目组经多方努力,也搜集到一些过去老照片,有厂景照、工作照、生活照等 ,数量很少,涉及面也很有限,让我们从这些泛黄的老照片中重温那段平凡而又真实的、艰辛而又温暖的岁月。

曾经的四台窑承载着几代耀水人的回忆,见证了企业了兴衰荣辱,虽然已拆除 ,但它永远矗立在耀水人的心中。

五号窑和六号窑

七号窑

横穿药王山的高空索道曾经是耀水标志性设施之一,最终被皮带廊所替代,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最能代表湿法生产线生产特点的环节——生料(原料)搅拌池

矿山电铲的更新历程代表了矿山采矿设备和技术发展的进程。图为上世纪七十 年代铲车班工人与第一代E-25型电铲合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矿山铲车班工人与WK-4型电铲合影

进入2000年以后,矿山领导与老职工在新型液压铲前合影

建厂初期,厂机械动力师室技术人员工作场面

机电分厂机加车间车工精心操作机床

包装工人在包装机前检查机械

矿山索道工在装料站整装待发

巾帼不让须眉,女工们对车床调试中也能独挡一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厂里工人踊跃参加矿山剥山皮、背 炸药等义务劳动。图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加矿山剥山皮的工人合影。

每到岁末年初,就有基层单位敲锣打鼓、手持喜 向厂里 喜

曾经矗立在工人村的毛主席石像是耀县水泥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工人们合影留念的首选场所。图为机修工人欢送工友合影

1961年3月,耀水工会首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合影

早在建成初期,厂里就成立了文工团,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图为1959年厂业余文工团小乐队在表演节目

建厂初期厂里的文体队十分活跃,图为1961年7月体育队培训班合影

1971年7月纪念建党五十周年文艺晚会演出现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耀县水泥厂向伊拉克劳务输出进行援建。图为1986年欢送赴外人员合影

建厂三十年庆祝大会

厂第四届党代会会场

在建厂三十周年庆典大会上,厂前任领导与时任领导合影

1983年,厂幼儿园职工刘彩梅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时在北京合影留念

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人村平房是工人们生活的地方,伴随着几代耀水人的成长,承载了几辈人的记忆

1989年,厂团委举办的首届集体婚礼就有19对工人参加,婚礼简朴而又热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